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亿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焕发出源源不断的改革社会、改造山河的主动性、创造性,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改革开放已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今天,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更加需要大力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激发全面深化改革力量。
自觉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问题是时代的声音。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论,掀起了一场全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报告,成为一次重要的动员令。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从此,思想解放的大潮,如狂澜荡涤僵化落后的观念,不断冲破思想的禁区,打破发展的僵局。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敢于“大包干”到敢砸“大锅饭”,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杀出一条血路”,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到“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改革开放一路走来,解放思想成为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今天,“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复杂多变中把握好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安全之间的关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思想解放引领改革发展,不断开辟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发展新天地。
自觉做到敢为人先、开拓创新
伟大的实践铸造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实践的深入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坚持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在守正创新、革故鼎新中开辟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始终秉持开拓创新精神,勇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精神文明建设。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从“引进、消化再吸收”到“自主创新”,一系列体制、制度与技术创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活的生命力。可以说,改革开放不仅是中国变革体制、融入世界、发展生产、积累财富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在变革发展中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淬炼精神的过程。今天,改革已成为时代强音,开放已成为时代潮流。同时,改革开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改革开放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改革开放程度之深前所未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促进派、实干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
自觉做到踔厉奋发、自立自强
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是自立自强精神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生动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砥砺奋进的磅礴伟力,激发了亿万中国人民永不停歇的奋斗热情,以此推动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跃升。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些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取得,正是中国人民踔厉奋发、自立自强的生动呈现。改革开放的历史和实践都表明:一个没有踔厉奋发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自立自强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自立自强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同时,精神层面的大跃升与实践层面的大突破,又是互相成全、互相助力的。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这些成就的取得从来离不开改革开放精神的激荡。历史总在砥砺前行中创造,辉煌必在接续奋斗中铸就。今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大量从未出现过的全新课题、遭遇各种艰难险阻、经受许多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为此,我们必须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大力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锚定奋斗目标、把握历史主动,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念,积蓄“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就一定能够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自觉做到团结奋斗、勇毅前行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实践证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勇毅前行,在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中创造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56个民族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勠力同心,成功应对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应变局、战洪水、抗地震、化危机,在中国人民面前“不可能”变成了“一定能”,并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团结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共同拥有的精神特质和力量支撑,不断驱动中华民族物质文明的发展进步,推动改革开放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当代的中国,各民族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领域的伟大实践中,都取得了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伟大成就。同时,伴随着物质文明成果层出不穷、社会生产活力涌流不尽,中国人的精神面貌、精神境界、精神追求都发生了深刻剧烈的变化。今天,当改革发展进入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历史新关头,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因此,我们必须高扬改革开放精神的伟大旗帜,团结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各方面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保持“敢啃硬骨头”的闯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拼劲,不断解决好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勇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谱写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作者为中共南京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市委离退休干部工委专职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