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遵规守纪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境界和觉悟,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左右人生道路的顺畅与成功。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受惩处,很常见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心中未能常怀纪律敬畏,缺了或松了纪律规矩这个“紧箍”。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身为党员,铁的纪律就非执行不可。……纪律是铁的,比孙行者的金箍还厉害,还硬。”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温水煮青蛙,前车之鉴不可忘却,每个人还是要好好复习一下。脑子里要有个‘紧箍咒’。反腐败永远在路上,没有敬畏感就会迷了道。”全党范围的集中性党纪学习教育基本上告一段落,但遵规守纪却永远是进行曲。实践深刻启示我们,党规党纪犹如党员、干部心里和脑中的“紧箍咒”,只有常思、常念、常紧,真正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才能切实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并真正成为我们的日常习惯,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而不迷道、不失节。
常念脑子里的“紧箍咒”,自觉遵守纪律规矩,必须持续深入地学纪知纪明纪。从查处通报的各类案例看,一些党员、干部对纪律建设重要性和忽视党纪、违反党纪问题危害性的认识不深,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以至于问题在自己身上发生了却并不自知。虽然经过集中性的党纪学习教育,大家的纪律规矩意识普遍有所提升,但学纪、守纪并没有也不能画上句号;党规党纪是一门必修课、常修课,是一堂永远不会结束也不能结束的核心课程。我们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积极探索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把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使党纪常学常新,更让自己常悟常进,不断把铁的纪律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常念脑子里的“紧箍咒”,就是要始终如一、慎终如始地紧绷纪律规矩这根弦而不可有丝毫松懈。纪律规矩是刚性的、普遍的要求,遵守它、执行它,就必须做到一丝一毫都不能违反、一言一行都不能失守、一时一刻都不能放松。八小时之内当然须守纪律,八小时之外也要守纪律。只要脑子里始终有个“紧箍咒”,一旦碰到纪律底线,就能及时拉警报、踩刹车,可以很好地避免自己脱轨道、走歧路、犯错误。如果脑子里没有这个“紧箍咒”,缺少了纪律规矩的约束,一个人就难免思想滑坡、行为失范。铭“纪”于心,心中有“戒”,方可一生平安、行稳致远。
常念脑子里的“紧箍咒”,关键是要自觉践行纪律要求,把他律转化为自律。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外在的约束,但更应当成为我们每个人内在的、自觉的纪律,成为我们具体言行的标尺。日常工作生活中,党员、干部行事前首先都要想一想、看一看是否合乎纪律规矩,凡事都能思纪而行、量纪而为,始终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把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提醒我们要“正确处理自律和他律、治身和治心、信任和监督、原则和感情、高标准和守底线的关系,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这既是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党纪学习教育的内在规律,更是每名党员干部努力前进的方向。
做到脑子里始终有个“紧箍咒”,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强的党性修养。严守纪律、严格自律,说到底,最紧要的是保持定力。“内无妄思,外无妄动。”事欲立,首当是心立;心中要有纪,脚下须有根。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厚实的党性修养作支撑,党员干部才能不断提高遵规守纪的自觉性、主动性。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很必要、很重要。各级党组织要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不断固本培元、提升境界、强化自律,尤其要注重引导党员、干部常念“紧箍咒”的同时,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使我们的每一名同志都能成为党规党纪的自觉尊崇者、坚定执行者、忠实捍卫者。
(作者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党建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纪委书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