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新时代南京文化自信建设新思路
2020-05-20 16:38: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张生

党的十九大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被写入了党章,与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一起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结构。其中,决议还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一起写入了党章。这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全党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认识,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

近年来,南京市以党员骨干为核心,带动社会各界大力推进新时代文化自信建设。在此过程中,南京认识到确立文化自信、提升南京文化软实力,关键在于把握群众的文化需求,通过多元主体协同行动,构建南京人的文化认同感。新近由颜玉凡教授等所著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新时代文化自信认同性生产机制》(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系统总结了南京市文化建设的成功实践,并依据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相互促进关系机理,提出了在新时代巩固和提升文化自信的可行措施。南京在文化意识观念、文化生活价值、文化生产理念等方面先行先试的文化认同建构实践,对于其它地区城市的文化自信建构,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理论参考价值。

以蕴含主流意识形态的优秀传统文化形塑文化意识观念自信

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源于对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文化体验的概括与提炼,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而落地生根的本土先进文化。这种文化不仅含有承继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而且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指引的人民文化实践中产生的新兴元素也在不断加入。当前,让人民群众在主流意识形态指导下塑造文化意识、提升文化素养,对于社会主义文化观念的存续与发展,乃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体系的构建和文化自信的巩固深化,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关键影响。

在文化自信的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方面,南京深挖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拥抱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讲究创新,又不脱离实际,以其得天独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取得了宝贵的南京经验。南京通过发扬雨花英烈精神、开展国家公祭日活动、推广设立“宣德堂”、美丽乡村德育建设等巩固群众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并把树立个人先进典型与表彰先进文化群体结合起来,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南京模范故事和南京品位话语。于此之中,南京的新时代文化建设得以将一个个南京人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感悟整合起来,使其融入到文化自信建设的宏大事业中,提升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以提升精神文化生活品质增强文化生活价值自信

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达的新时代,品类繁多、内容极度丰富的多样化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使人民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多彩而充实,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认同感也空前高涨,这种对文化生活的全民认同具有强大气场,牢固支撑着新时代的文化生活价值自信。

为提升南京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品质,南京市坚定维护群众在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主体性地位,充分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对群众文化生活领域进行精细划分的基础上精准施策,以“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和劳模精神宣传月、消费教育进乡村、社区代表赴外交流、党员政治生活馆等活动,巩固群众在劳动、消费、交往和政治等领域的生活认同,打造出具有南京特色的文化生活名片,形成了具有南京特质的文化生活风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于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南京人在对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中充满自信。

以嵌入多元价值意义文化生产汇聚文化生产理念自信

文化生产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它隐含着特定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表达。无论是文化生产者还是文化消费者,都对文化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具有符合自身个性的价值意义追求,这种追求影响着他们在其价值理念浸润下,对文化存在方式和生产价值依归的认识理解。因此,文化生产若要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理应按照主流文化价值观嵌入多元价值意义。

从南京市以雨花英烈精神为依托拓展文化产业、打造“博物馆”之城、弘扬南京工匠精神、扶持创意文化产业、开展“发现南京”菁英计划、以特色民俗留住文化记忆等案例可以看出,新时代的南京文化生产已逐渐摆脱单一价值表达的惯习,呈现出在与政治、经济、教育等多领域交叉融合中嵌入多重价值意义的新特点。这种具有“南京智造”价值实质的文化生产实践,使南京人在文化发展成果的不断涌现中,对家乡的文化生产理念感到由衷自豪。

(作者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