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上做出南京贡献
2020-11-04 16:18:00  来源:南京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三省一市要结合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经验,利用长三角地区合作机制,建立公共卫生等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

南京公共服务资源相对丰富,质量较高,可以在促进长三角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上,发挥南京作用、体现南京担当、做出南京贡献。

医疗卫生资源共用共享

南京的优质医疗资源比较丰富,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表现出极高的专业水平和应对公共卫生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根据2019年统计年鉴数据,南京每万人拥有的医生数是37人,高于合肥的28人,甚至高于上海的31人。多年来,南京的医疗资源不仅为南京市民提供医疗保障,也对苏北、皖北地区的人民健康提供了重要支撑。南京市属医疗机构出院病人中超过半数为非南京人口。在长三角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南京应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检验结果互认、医保卡互通、医疗卫生资源对接、人员进修和培训等方面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地区的合作。要积极参与实施长三角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参与建立和实施统一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目录,激发合作潜能,提升诊疗效率。南京应在资源和资金支持上向优势学科、特色门诊倾斜,进一步突出强项,做优高端,更好服务长三角人民身体健康。

教育科技资源共建共享

南京科教综合实力处在全国城市前列,教育资源丰富、科研院所较多。近年来,南京积极实施“121”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创新名城建设,既形成了创新策源地效应,又在多个领域产生了与其他地区进行合作的广泛需求。一方面,南京的科技创新为其他地方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成果资源支撑;另一方面,南京的产业创新在与其他地方产业发展形成协同效应的同时,也需要上海、合肥等综合性科学中心的基础研发支撑。南京应进一步推进开放创新,坚定推进“双循环”,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研发平台共享方面继续探索新模式,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体现“产业公地”属性。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紧密合作,使新基建的效用、效能、效率都发挥出来。江北新区建设和发展要担当起国家级新区的使命,辐射带动苏北、皖北高质量发展。创新名城建设要形成科学研究功能、科技研发功能、产业驱动功能和文化引领功能,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服务长三角创新发展。

商贸文旅资源互融互享

新街口曾是“中华第一商圈”,南京是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也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入选世界文学之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随着长三角地区加速融合,地区之间的合作产生出“1+1>2”的放大效应。贸易的本质是提高交易者的效用水平,文旅资源是越用越多的“非消耗品”,南京应与长三角兄弟城市在商贸文旅资源上实现充分的互融互通。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可率先实现“同城待遇”。比如,南京的游园年卡可向长三角居民提供“市民待遇”;也可与其他城市积极协商,把他们的旅游景点一起纳入年卡,推出“长三角旅游年卡”。结合南京正在推进的“新消费”,可充分利用线上消费模式,把南京的优质商贸资源向外延伸,服务更多地区,特别是乡村地区。

交通枢纽资源互通互享

南京的首位度首先体现在交通首位度上,航空、高铁、港口既是南京的城市资源,也是长三角特别是苏北和皖北地区的城市资源。作为距离长三角核心区三小时公路交通的地区,南京需要形成次中心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这种带动作用最直接体现在其交通优势上。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定位为“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重要枢纽”,目前航线通达国内78个主要城市及国际和地区35个城市航点。南京高铁南站的途经铁路等级、客流量、单体规模都在全国前列,正在建设的南京北站将直接服务长三角北翼地区。南京的交通资源既为周边地区提供服务,又需要周边地区的客流量,这是一个共通共享共发展的过程。在长三角深度一体化背景下,南京应加强交通网络向周边城市的延伸,比如,禄口机场的城市航站楼应覆盖更多城市;南京的城市轨道交通已经与句容、和县相连,未来可继续扩展延伸,形成空港、高铁、海港枢纽的无缝对接,真正使南京的交通枢纽资源服务长三角实体经济发展。

(作者为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市委党校教授)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