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2020-11-18 17:43: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机制创新研究”课题组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实现“国内一流、国际公认”目标的核心内容。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自获批成立以来,围绕企业经营、项目建设、投资贸易便利化、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堵点痛点,全面开展企业“证照分离”、工程项目“拿地即开工”试点,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努力形成接轨国际的一流营商环境。根据南京大学发布的《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报告(2020)》,南京片区综合指数模拟国际排名第26名,部分指标接近国际营商环境前沿。建议南京持续深化自贸片区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在商事登记领域进行更多先行先试探索

争取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做好承接工作。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形成南京片区特色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赋权清单;积极对接协调各条线部门,做好事项争取、承接、委托办理、动态调整等工作,着力解决事项赋权不到位等堵点,实现“自贸区事、自贸区办”。

持续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积极探索“行业综合准营”改革,进一步推动实现“照后减证”。推动与南京片区特色产业相关的试点行业清单并推动落实,为深化“证照分离”改革、优化商事主体准入准营服务打造南京自贸片区示范样本。

优化“一网通办”顶层设计。加快事项库、用户体系、数据资源库等公共支撑能力建设,提升政务服务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建设智能化、一体化、专业化“一网通办”办事平台。

四是强化企业环保主体责任,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构建完善环境智能监控体系、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提升大数据分析能力和执法效能。

构建与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相适应的监管制度

深入推进新一轮制度改革。坚持市场主体需求导向,重点围绕企业市场准入、项目建设、跨境贸易、研发创新等难点问题,在制度创新上下更大功夫,强化系统集成,继续形成一批有推广价值的制度创新成果;强化政府部门间分工协作,切实提高企业营商便利度。

探索开展强化竞争政策试点。实施经营者反垄断审查制度、创新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等措施,为片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新兴产业和重点企业做大做强。

推动数字营商环境建设。充分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探索构建与南京片区数字经济、数字贸易发展相匹配的数字营商环境,积极向国家争取开展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试点。

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完善“互联网+监管”系统,规范企业开办、项目审批与建设、海关监管、投资贸易、安全生产、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等领域事中事后监管,探索建立第三方监督审查机制,提高“审管联动”效率。

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推进南京片区政务服务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全面实施“一网通办、智慧秒批、精准服务”政务服务模式,促进政务服务提速增效。

加快服务贸易领域开放创新

持续推进“新金融中心”建设。围绕“两城一中心”产业发展定位,加强金融科技等新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引导金融科技企业在自贸区集聚,推动南京金融科技研究创新中心和数字资产登记结算平台、数字普惠金融一体化服务平台等新型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金融总部经济,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南京片区内设立地区总部;深入推进“南京国际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中心”平台建设,引导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股权投资、知产数字资产化、证券化、租赁融资、保理融资、专利保险、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等更多新金融业态在片区集聚;在金融科技、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领域探索应用“监管沙盒”,对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进行测试。

探索提升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围绕“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建设要求,探索南京片区破除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移动等服务贸易模式下存在的各种壁垒,给予境外服务提供者国民待遇。

积极搭建数字化外贸服务支撑平台。鼓励片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交易,探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技术整合全球采购商、供应商、服务商数据资源,全力打造从订单响应至物流货代的全流程、全环节第三方外贸服务生态体系,推动资源共享。

进一步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积极申报南京片区综合保税区。借鉴上海张江模式建立“自贸保税园”,加强南京片区与江宁综保区、龙潭综保区、溧水大通关基地的海关特殊监管功能联动,引导上下游物流、仓储、服务企业配合自贸区芯片龙头企业,选择关键节点切入集成电路“以供应链为单元”保税监管改革。

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航空物流服务体系,推动南京机场大通关基地等项目建设,增加铁路和水路运输量,切实降低企业进出口通关费用、提高通关效率。

探索电子围网离岸研发模式。对所需的研发设备、研发材料实行保税,对结转环节进行保税监管,对离岸科技研发活动付汇给予“事先承诺事后并联监管”便利,简化外资企业外汇资本金结汇手续。

探索启动“智慧口岸”基础数据平台建设。构建智慧口岸服务体系,加快口岸监管从监管窗口向一体化口岸服务平台转变。

推动与生命医药相关产业进口便利化。简化片区科研院所、生物医药和生命科学研究等单位非首次申请的实验动物隔离场使用证办理流程,探索采用“企业声明+海关监督”模式,在SPF动物进境、生物制品监管、药品研发机构参与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试点等方面给予支持。

打造国际化特色创新生态

大力培育创新创业环境。在“1+9”政策配套体系基础上,围绕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新金融等发展方向,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评价机制,集聚国际化高端人才;利用建设“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契机,引导海外人才、知名服务机构等高端创新资源集聚,提高创新创业水平。

加强国际协同创新。鼓励外资或外籍人才团队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引导和支持外资新型研发机构及其创新团队的创新成果本地转移、转化。支持片区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国际技术转移和跨境创新合作业务。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围绕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信息技术等重点发展产业,加大专利挖掘和布局,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加快建设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企事业单位向海内外申请知识产权及成果转化;充分发挥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用,加强与法院、仲裁等部门合作,建立完善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重点在调解、仲裁等方面取得突破;借助“南京国际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中心”平台,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权益分配激励创新机制,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

鼓励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支持南京片区科技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大学、科研院所等参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企业同院士专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协作创新和科技成果对接,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课题组成员:南京市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徐锋、陈群、张洁、傅雪梅,南京大学韩剑、李宏亮)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