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持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2020-10-14 16:51: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田青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指出,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以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为根本,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作为长三角特大城市,南京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全力以赴超前布局深耕产业高质量发展。自2018年以来,南京连续出台三个“一号文”持续聚焦创新名城建设。其中,2020年“一号文”聚焦“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并于2020年7月公布实施《南京市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围绕八大产业提出全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政策效能不断释放。在加快构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南京应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前期积淀优势,持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

产业基础能力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动力源,决定着一个区域乃至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决定着产业链水平高低。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是实现产业链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路径。在创新名城一系列“组合拳”发力下,南京产业发展成绩瞩目,但不可忽视的是,在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高精尖基础技术、数字新基础动能方面,尚不能完全自主化,制约着产业链的完整性、供应链的安全性以及价值链的高端化。因此,南京应在不断夯实产业基础能力的目标愿景下,将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作为主抓手,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牢牢占据产业链上游环节。

一是强化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源头和动力,不将这一根基打牢,突破前沿、关键核心技术是天方夜谭。要出台“强化基础研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等针对性文件,构建持续推进工作机制,围绕南京八大产业链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进行重大基础科学研究。与在宁高校合作共建项目,持续加大基础研究研发投入,通过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科教融合平台、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等途径,实现技术突破。注重强化基础研究的持久性和延续性,将其纳入“十四五”规划,为技术创新乃至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供给源源不断动能。

二是探索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同频共振。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良性互动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前提。要深入研判南京当前形势下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以“需求牵引、应用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来框定当前需要强化的基础研究。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及企业等创新主体合力攻关当前需要强化的基础研究,实现跨界、跨领域的核心技术突破。

三是促进制度创新要素协同发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除需要强化基础研究等科技创新外,也需要创新土壤的改良。要聚焦制度创新要素协调联动,坚持有为政府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打破体制机制约束,以产业政策、人才政策、财政政策、贸易政策、金融政策等要素协同为生态系统,促进人才、资本、信息、技术、大数据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深度融合,释放创新活力和效能,不断驱动技术创新向高阶演进。

着力突破区域产业治理,持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一区域的产业发展除受地理空间限制外,还深受该区域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与外部关联产业基础的影响。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日益渗透和区域融合发展战略的强化,传统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和市场分布遭遇冲击,产业原始升级路径被打破,产业发展的区域界线正逐渐淡化。比如,产业向特定空间区域集聚的效应不断增强,跨区域产业协同融合发展的态势不断增强,区域产业基础设施的新动能化不断增强,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化不断增强。因此,区域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需紧密围绕新形态下的区域产业治理展开。

一是拓展产业链现代化的区域外延。新区域产业治理要求重视数字信息技术下的产业跨界、跨区域融合,因此,需要拓宽区域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地理空间范围,这从更高站位统筹规划本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布局问题。一方面,不要求所有产业基础要素体系在本区域内的完全独立性、完整性,而要求区域主导产业具有非常完备的自给自足的产业基础能力支撑。另一方面,无需过度追求供应链、价值链、空间链在本区域的完整闭合、全面协同,将产业自主可控简单理解为自成体系的产业链。而是在充分剖析本区域产业发展的传统优势、现实优势以及潜在优势的基础上,展开区域传统优势产业结构存量和调整分析,紧密结合数字经济发展态势,助推跨区域的产业协同融合发展。

二是剖析产业链现代化的区域优势。着眼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更为广阔的空间协同发展战略,深刻研判南京本区域所具有的产业基础要素体系优势,明晰其在产业链水平提升中能够发挥的作用。遵循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路径和要求,瞄准优势领域进行提质发展,在跨区域产业协同融合发展中牢牢稳居核心地位。

三是明确产业链现代化的区域诉求。清晰、客观认识到本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和方向,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跨区域产业协同融合发展,获取本土主导产业或产业链的基础要素,提升基础产业能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扩大产业对外开放程度,促进区域内外产业链的协调联动,助推区域产业结构的日益合理化。高度重视新一代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赋能作用,依托区域内外产业发展资源,做好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篇文章。

(作者单位:中共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