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厚植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
2022-05-11 17:18: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高杨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中国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推动青年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我们在思政课教学中,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维度,阐明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是高度统一的,帮助青年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理论维度:个人国家荣辱与共生死与共

习近平总书记说,爱国是人世间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从这种情感中,每一个个体可以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安全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这种感情既可以藏在艾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的诗句里,又可以藏在王继才夫妇“守岛就是守国”的誓言里,还可以藏在戍边英雄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日记里,这些都彰显了爱国的情感之美。

但爱国不仅仅是一种情感之爱,它还是一种理性之爱、规则之爱。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指出,真正的爱国主义是一种基于个人与政治国家间的利益统一的共享意识的政治情感。爱国还具有政治属性,国家是唯一真实存在的政治共同体。个人与国家之间有一种荣辱与共、生死与共的利益关系。国之不存,民将焉附?利比亚撤侨、也门撤侨、尼泊尔地震、以色列大火、乌克兰撤侨等,每一次当中国人遇到困难的时候,祖国总是第一时间给予我们归属感和安全感。

爱国还是一种规则之爱,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爱国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关系的存在,它并非是抽象的、形而上的,必须要和中国国情紧密结合。当前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必然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构建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以“人”作为价值旨归的。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日起,就把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自己没有任何特殊利益,仅代表了全体人民的利益,并带领中国人民将爱国主义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

历史维度:社会主义成为托举爱国主义必然选择

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是如何在中国的时空中碰撞和交融的?我们以前都学过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今天需要再重返当时的历史语境,来看一看为什么社会主义成为托举爱国主义的必然选择。100多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对资本主义列强互相厮杀并且欺压中国的反抗,因而五四运动孕育的爱国精神必然会包含着对资本主义意义上爱国的警惕和反思。同时,五四运动受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这就意味着爱国主义包含了对社会主义这种美好前景的向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100年前,为了救国救民,无数仁人志士开始探索多种制度、多种主义失败后,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从此,中国共产党才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因此,爱国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在于社会主义顺应了历史发展,顺应了人民对于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生活幸福的期待,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说,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中国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

现实维度: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历来爱国主义追求的价值大都离不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在中国,这一目标是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来实现的。可以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则用百年奋斗历程带来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增长,不断彰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放眼世界,西方政党作为国家内生政党,产生于社会阶层和阶级利益的分化,政党仅代表了某一集团的利益,社会边缘群体根本无法被代表,与真正的民主、民享相差甚远,社会政策的制定保护的也只是少数资产阶级的利益。这也导致了近年来西方社会中疫情蔓延、种族歧视、社会撕裂等乱象频发。与此相比,马克思主义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带领人民构建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新型政党制度。这一制度既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极大地整合了社会资源,调动爱国统一战线的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和经济快速增长的两大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新时代青年学生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砥砺奋进、永久奋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征程中书写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光辉篇章。

[作者单位:江苏开放大学。本文为江苏省高校哲社科思政专项“高职院校隐性德育价值的开发研究”(2020SJB0317)、江苏开放大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党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索——以雨花英烈精神为例”(2021S03)研究成果。]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