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执行力水平
2022-05-11 17:15: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易伍林

近年来,南京积极推动“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乡镇(街道)社会治理效能位居省内前列。

研究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南京市乡镇(街道)的社会治理,既要保持疫情防控工作的常态化,又要促进辖区内经济社会服务的精准(细)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支持。不过,这一切都需要以政府执行力作保障。总结疫情防控期间乡镇(街道)社会治理表现,执行力上尚存在一些亟待提升的短板。

一是乡镇(街道)执行能力和业务水平亟待提高。执行能力是确保执行目标和执行结果相互一致的重要保证,是衡量执行力的核心指标。在疫情暴发初期,部分乡镇(街道)在执行疫情防控政策上存在观望执行与机械执行现象,暴露出部分乡镇(街道)执行能力与业务能力不足短板。这与一些乡镇(街道)干部缺乏风险意识、对新事物认识不够、执行手段单一及应急处置能力欠缺密切相关。

二是乡镇(街道)执行环境有待优化。一定程度上,执行环境与执行效率密切相关。目前,部分乡镇(街道)在执行上面临上级指令过多、自主空间过小,导致容错机制和纠错机制缺乏;一些乡镇(街道)面对群众反映的现实问题会遭遇“想管管不了”的执行困境;少数乡镇(街道)内部存在职责不清、部门之间协调不足等问题。

三是基层治理存在社会组织参与不足、低度回应现象。社会组织是乡镇(街道)制度执行力的“助推器”。尽管南京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有1万余家,但活跃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社会组织不足十分之一,且参与方式主要是为进出小区、商场、农贸市场的人员测体温、核验健康码和行程码等,不能充分发挥专业性,尤其对心理健康建设、困境家庭就业支持需求缺乏积极回应。

四是存在重形式轻实效问题。制度与政策的落实程度是评估基层社会治理执行力的核心指标之一。疫情期间,一些职能部门害怕担责,把疫情防控压力下压至乡镇(街道),导致来自职能部门的检查明显增多,并以痕迹材料作为考核依据。乡镇(街道)工作人员每天疲于填写、上报各类台账数据,挤占了为基层提供服务的时间和精力。

建议从以下方面破解执行力困境,提升乡镇(街道)社会治理执行力水平。

第一,以机制创新优化乡镇(街道)制度执行环境。主体协调方面,创新基层党建模式,强化乡镇(街道)党(工)委对基层政权建设的领导,有效协调各执行主体之间的关系,并形成高效的执行团队;规范机制方面,依法赋予乡镇(街道)综合管理权和统筹协调权,逐步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敢做事”的乡镇领导干部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实践机制上,全面推广社区(村)和网格吹哨、区街镇职能部门“报到”做法,支持乡镇领导干部从实际出发合理创新。

第二,以行政执法公示制度破解乡镇(街道)执行中的监督困境。在很大程度上,重形式轻实效,是上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无法及时追踪、监督乡镇(街道)执行效果的产物。为此,应尽快推行乡镇(街道)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加大乡镇(街道)的社区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

第三,以专业化引领乡镇(街道)执行能力建设。作为一线治理主体的乡镇(街道),应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对新事物的接受学习能力与应急处置能力。短期措施是与辖区内各大高校加大合作力度,注重拓展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快速提升乡镇(街道)干部的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长远措施是在新进员工录用与乡镇(街道)干部选拔中加大专业背景权重,尽可能做到专业与岗位相匹配。此外,吸纳专业社会力量参与,也是提升乡镇(街道)执行能力和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第四,以五社联动拓宽社会组织参与渠道和层次。五社联动是指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社会慈善资源之间的合作机制。应充分结合本地实际做好顶层设计,从制度上明确社会组织在乡镇(街道)社会治理当中的角色定位。在资源供给上要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盘活存量资源提高社会组织参与动力。另一方面,加大政府资源投入和下沉力度,创新资源分配制度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并在资源分配中坚持公开透明、公正公平原则;在应急处置上做好临时预案,为应对可能的突发性情况奠定基础。

第五,强化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充分探索大数据、云计算、AI智能在基层治理执行监督中的运用潜能,尤其对12345政务热线、181应急管理平台等所收集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提高乡镇(街道)治理执行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作者为南京晓庄学院旅游与社会管理学院副教授。本文为2020年度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研究专项项目“以执行力为中心提升后疫情时期南京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研究”(20ZX05)研究成果。]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