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重大结论和科学判断,建立在“两个结合”基础之上,从思想、文化两个维度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成果及其文化形态”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德修身的思想精髓,从传统家训家规中继承创新了中国古代优良家风家训家规的价值理念,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了治国理政智慧的精华,深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吸收中华文化中立德修身的思想精华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理念思维和历史传统,其核心和精髓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凝结为中国精神,中华文化是中国精神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文化思考与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注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德修身的道德资源,批判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官德思想、民本思想、法治思想与务实思想等。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养论”道德资源,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性修养中。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一次中直机关干部职工座谈会上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把自律看作做人、做事、做官的基础和根本。古人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
中国有着悠久的民本思想传统。纵观历史,注重民心向背的民本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汲取了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反复讲到的“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对“以百姓心为心”的现代传承与创新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现代“治理”思想,超越了古代传统民本思想中对百姓的强制管控理念,实现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特征。
传承创新中国古代知礼义、重家风的价值理念
中国古代家风的传承具体体现在家训和家规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传统家训家规进行了科学扬弃,将其作为新时代正党风、转民风的重要抓手。2016年12月12日,在接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运用典故,分别是《左传》中的“爱子,教之以义方”,《资治通鉴》中的“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千千万万家庭的家风也在影响着国家、民族、社会的走向。中华传统的家风、家训、家规理念,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可资利用的传统文化资源。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优良的家风家训家规是中华民族重要的软实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家风、道德规范,服务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理论的创新发展。用“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民心所向、时不我待,要求领导干部一定要带头抓好家风建设,做好社会表率,因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弘扬优良的家风家训,涵养道德操守,追求高尚情操,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法。
从中华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的精髓
中华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文化中治国理政智慧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从严治吏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资源。古代廉政建设中惩处与预防并重、德治与法治并重、官府监督与百姓监督相结合等廉政经验,为新时代政党治理提供了重要启迪,廉政智慧、敬畏精神、慎独意识被引入新时代政党治理之中。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强调反腐败必须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带头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从思想上固本培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还从中华优秀法律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养分,对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智慧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或修订党内法规出台频率之高、数量之多前所未有,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华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融合,将传统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使其成为民族精神的源头,使中国人民找到了自己的“基因”所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凸显中华文化“民族基因”“文化血脉”“精神力量”定位,凝炼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因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辩证地传承和创新地发展,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表达,为推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方向。
(作者为无锡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