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增强“尖峰”意识 提升发展能级
2022-04-13 15:13:00  来源:南报网  作者:徐琴

过去一年,在三重压力不断凸显、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的种种夹击中,南京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创出新高,经济发展成绩不俗。2022年一季度,克服诸多常态化制约和各种突发性因素,多个领域实现平稳开局,保持了和谐与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对2022年发展谋篇布局时,南京明确聚焦于全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着重于稳市场、畅循环、增动能、促改开等重要方面和重点环节。这些都是经济发展环境所需的深层次硬功夫,需要不断增强“尖峰”意识,提升发展能级。

真诚呵护市场,营造“尖峰”水准的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主角和市场活力的源头,而市场的信心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予以支撑。近年来,南京的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服务企业重在用真招实招,政府部门都着力营造“无事不扰、无处不在、无微不至”的营商环境,目前正在积极争创国家营商环境第二批试点城市。除了服务理念,营商环境的水准主要取决于地方的服务能力。除了积极落实国家对于企业的各项支持帮扶政策之外,还需对企业运营的全过程提供必要的、优质的营商服务;更需要探索切合南京地方实际的呵护市场、稳定市场的举措,避免简单生硬的一刀切做法;更要避免预案不足、换轨过速的各类措施,保持相关市场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稳定市场预期。充分利用各类区域性的国家发展战略,打造长三角中西部的“尖峰”地带。南京处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交汇点,坐拥多个国家级发展战略相叠加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构筑交通物流、消费、供应链等领域的区域优势,加大产业集聚力度。在创新方面,既要脚踏实地打造创新高地,也需更上层楼增强“尖峰”意识——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南京近年来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已大见成效,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真正形成,这依然是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短板弱项。结合营商环境建设,加大力度激发企业参与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企业创新转型;用科技政策和市场引领共同托举企业的创新能力。

着眼于当下,最为迫切的是切实探索有效举措,打通物流堵点,尽快恢复正常的市场秩序,既要实现疫情防控的动态清零目标,又要更好更快地保障经济发展步入正轨。目前,由于疫情防控,物流受到较大阻滞,不仅民生物资的流通减缓,更为严峻的是供应链遭到巨大冲击,很多企业面临成本高涨、货期违约、物流价格高企等多重风险。南京需与周边地区积极协作,共同筑好疫情防线,协力打通物流渠道。在重要的物流中心和节点,探索运用机器人等多种智能设备,提高转运接驳能力;探索科学的人员管控措施,释放运力。总之,尽快扭转物流不畅局面,使市场回归常态。

立足于长远,南京则需加大人才导入力度,形成人才集聚高地。创新型城市建设、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要素。南京的人才吸引力有所提升,但弱于成都、杭州等城市,具有较大潜力空间。着力建设“青年友好型人才”城市,为青年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氛围和广阔舞台。切实强化“产业引人”,系列化地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作为“潜力股”的高校毕业生、各领域领军人才、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实施重点产业人才专项计划;实施面向重点区域的人才招纳计划。高度重视“生活留人”,不断优化各类公共服务,为来宁落户人才解决各类“急难愁盼”的后顾之忧,特别是在子女教育、医疗等领域。

与此同时,需将提高南京的“城市魅力值”置于重要位置。南京的城市魅力是多元的,文化方面,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也有勃发的时代活力;城市形态方面,质朴雄浑的古都和时尚靓丽的新城已经融为一体,现在正进入城市微更新时代。在经过了20多年的大规模建设后,已经进入到运用城市微更新、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阶段。应在城市微更新中注重城市的活力再造,培育更强的城市文化独特性和魅力,提供更多的创业创新空间,提供更优质的宜居环境。以南京特有的“城市魅力”,集聚更充分的发展资源,导入更丰富的发展要素,激发更丰沛的发展活力。

(作者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市政协委员)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