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内需拉动的经济循环
2022-04-13 15:13:00  来源:南报网  作者:徐泰玲

南京经济“稳中求进”,确保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性,激发市场最大潜力,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内需拉动的经济循环。

第一,畅通交通和信息渠道,促进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在“双循环”大坐标中,南京应充分发挥地理区位、文教底蕴、城市功能、产业基础、创新资源等优势,承担服务长三角、联动东中西、链接亚太重大责任,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一是以上海为龙头,以苏州、无锡、杭州、合肥为重要极点,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宁杭生态经济带为支撑,共同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二是加强人才流动,与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实现人才规划接轨、人才资源共享,加快构建差异化、协同化发展区域人才创新共同体。三是完善现代交通体系,建设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以及信息基础设施,促进空港、江海港、高铁港等核心枢纽功能提升和要素集聚,增强综合枢纽能级,优化提升空铁一体国际综合枢纽功能,加强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建设,打造国际领先的江海联运核心枢纽。优化高速公路网、国省干线和城际轨道系统,提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多方面畅通交通和信息渠道,促进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第二,提高科技转化率,建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深化校地融合发展,促进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和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盟,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形成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二是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发展高水平科技服务机构,培育职业化技术经纪人队伍,建成具有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探索建立灵活高效的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制度,建设实验室和技术中心共享平台,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科创载体高质量发展。三是优化用人环境,让科研能力能得到转化,产生更多高新企业、高新产品、高新服务,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快速涌现和迭代升级。四是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风投创投基金及机构,支持科技企业直接融资。

第三,聚焦融合赋能,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打好人才、科研、金融等政策组合拳,培养一批融合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建设南京数字经济产业园,实现产业集聚,吸引、孵化独角兽、瞪羚企业,实现价值培增和效率提升,将南京建成全国数字化产业标杆区。一是集中力量突破电子通讯及软件和信息技术等,服务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等五大产业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前列,加快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强化集成电路产业前瞻性技术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一批原创性科研创新成果,重点发展面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高端芯片设计制造。二是大力培育未来网络、区块链、航空航天设备、新金融、量子信息、低空经济、安全应急等一批未来产业,形成新兴产业梯队和增长点。加快完成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基础网络主体建设,积极拓展未来网络区域网建设,打造下一代通信技术策源地,引导和规范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流动,提高数据资源价值创造水平。三是加快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构建安全有序、公平开放的数字要素市场,完善电商生态服务体系,推动数字商务发展,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加强物流信息资源跨地区、跨行业互联共享。四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领域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基地,促成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五是建立全市统一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服务系统。共享全面推进政务系统数字化建设,构建公共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促进公共数据资源汇聚,实现政府部门数字共享。利用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工具,科学系统谋划,优化顶层设计,强化资源整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领域、跨业务的数据互联互通,以数字化驱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第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市场机制有效、宏观调控有度的公平高效的营商环境,激发各种市场主体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是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透明度,简化规范企业办事流程,加快推进服务流程再造,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国企民企携手并进,实现优势互补。二是加强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对标国内外最高标准,研究制定详细具体的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推进营商环境国际化、便利化进程。三是大力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更加透明、更加便利的营商环境,明确政府权力边界,理清各管理部门关系,营造更加公平的投资环境,激发企业创新发展内在动力。

第五,推动消费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为适应居民消费需求升级,必须推动消费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一是推动消费创新发展。促进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确保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构筑多层次、融合化发展的消费载体平台,促进传统商圈提档升级,提升消费供给,加快发展互联网消费,深化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双向提速,大力培育服务消费,鼓励体验经济、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等新消费新零售新业态,制定灵活的减税、退税政策,政策帮扶向一些受疫情影响(如餐饮、住宿、零售、旅游等)行业倾斜。二是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重点发展互联网、设计、影视、演艺等文化业态,大力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推动传统文旅产品迭代升级,建设一批彰显古都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和特色文化休闲街区。以夫子庙、秦淮河、中山陵等景区为基础,进行文旅产品的项目设计、线路规划、市场推广和服务。发挥出南京真正的文旅价值,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第六,大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产业链分工。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南京要加快建设国际物流枢纽,推动企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加快集聚全球高端要素,深入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产业链分工。一是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市场建设,实现区域内企业公平竞争、要素自由流动。搭建智能物流配送网络和信息共享平台,构建覆盖都市圈的物流服务体系。积极引进枢纽经济头部企业,着力推动物流与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支付结算、专业服务等融合集聚发展。二是支持商贸流通、智能电网、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开拓国际市场。依托全球视野和国际最高标准,深入落实“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紧密对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以及供应链,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创新优势,提高产业、企业、人才、产品的全球竞争力,使南京成为全国开放型城市标杆。

(作者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教授)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