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赓续中华文脉写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篇章
2022-04-07 17:27: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李良

江流万里不息,千年文脉不绝。数千年文明发展,中华民族生产形成了独特的价值体系、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和治理智慧,为克服艰难险阻、书写辉煌史诗提供了思想营养和精神支撑。“致广大而尽精微”,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引用《礼记·中庸》之语揭示成事之道,展现出深厚的文化情怀和高超的发展智慧。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南京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指出,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2022年1月,党中央正式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赓续中华文脉,弘扬长江文化。随后,江苏提出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南京提出努力成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中的璀璨明珠。“尽精微”而能“致广大”,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

中华文脉是一条流动不息的文化长河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奇崛文脉。和黄河一样,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六千余公里奔腾不息,五千年文脉绵延不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守护中华文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是中华文化的根脉与灵魂。“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文化是浸润一个民族的特有基因,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最为独特的标识。如逶迤流淌的长江,历经数千年,中华民族积淀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华文化源头,深刻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成为我国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坚实根基。

长江文化是中华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一根核心命脉。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像一根珍珠项链镶嵌在国土空间,极大促进了中国东西部文明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促进了沿岸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辽阔的自然地理区域生成了特殊而多样的文化景观与人文精神,巴蜀文化、两湖文化、吴越文化、江淮文化等统一集结为长江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建构与发展提供了基础力量与主要能量。开放包容,浪漫自由,精勤内敛,家国天下,创新超越,长江文化多元一体。长江文化是流动不息的文化,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挺立的山脉,长江就是生生不息的命脉。

江苏文脉是长江文化独具魅力的一部分,是中华文化的一支重要血脉。江苏地处我国东部,平均海拔为全国最低,长江横穿江苏东西,又有大运河纵贯南北,水网密布,湖泊众多,平原辽阔,物产丰饶。稻作生产历史悠久,淮扬、苏锡、金陵和徐海四宗饮食文化并呈,宋锦、云锦天下争秀,陶瓷、漆器名闻宇内,园林、文章、艺术誉播海外。不尽长江滚滚来,吴韵汉风之际更见“鱼米之乡”与“锦绣江南”。江苏文化与中华文明、人类文明相通,江苏文脉联通历史、联通地域、联通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的生命与生活。江苏文脉传承,留得住记忆,唤得醒乡情,进而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撑。

礼敬长江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长江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标志性象征,礼敬长江是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的基本出发点。“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关注人与自然的协调相处,彰明人对自然要怀有敬畏。礼敬是深刻理解、高度赞同后的发自内心深处的认同和坚守,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要有敬畏之心,要处理好江、城、人三者关系,让长江文化展现时代价值并惠及人民群众。

敬畏历史,挖掘阐释长江文化的丰富内涵。费孝通先生在《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一文中特别强调“文化自觉”,明确指出“其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长江是中华文脉的重要源头,每一位中华儿女对长江文化的物性创造与心理认同从未停歇。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文明从历史中走来,中国稳步走上现代化之路。一条大江,历史悠久,敬畏历史,才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需要充分激活长江丰富的历史资源,系统阐发长江文化的丰富内涵,才能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标识的高度、深度与传播度。

敬畏文化,保护传承长江文化的坐标遗产。城市是镶嵌在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沿岸的立体坐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是长江文化带的璀璨明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江苏有世界文化遗产3项、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7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地,这些名城名镇或曾是王朝都城、政治经济重镇、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或拥有珍贵的文物遗迹,或因为出产精美的工艺品而著称于世,他们是打开中国的地标窗口。“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需要城乡统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城市更新。

敬畏生态,激活弘扬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文明是人创造的,中华文脉是中华儿女的智慧结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源流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长江生态文化。以南京为例,打造建邺、江北新区滨江文旅融合功能区,建设幕燕滨江自然山水主题展示功能区,打造新济洲湿地公园生态管控保护功能区,即可以构建多层次国家文化公园生态展示体系。文明的核心是人,文明是人创造的,也是为人服务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目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唯有按照“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敬畏生态,做到生态文明建设为了人民、生态文明建设依靠人民,生态兴则经济兴、文明兴,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激活了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做到点、线、面高质量结合

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重要指示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工程。江苏及南京应该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谋划与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分类推进,处理好点、线、面的地域关系,推动长江文化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放眼全国,同中存异,协调规划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一体统筹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国家战略,要“把一整条长江放在心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要综合考虑长江干流区域和长江经济带区域,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青海13个省区市,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一个整体,还要与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甚至黄河流域发展规划、“一带一路”放在一起考虑,全国一盘棋,东西南北一个面,统筹协调,分省份规划,精心组织、着力形成同中存异、布局合理、功能衔接的建设格局,确保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高质量推进。

瞩目江苏,开放共享,协同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高质量建设。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能有何为?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泰州、南通等沿江8个设区市34个县,“没有哪一段‘更重要’,只有整个长江‘都重要’”,加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机遇,盐城、淮安、宿迁、徐州、连云港5个设区市也有主动参与长江文化带建设发展的机会。长江和大运河,一横一纵,两线交织,畅通东西、贯通南北,构成江苏发展的坐标轴,江苏要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必须“把一整条长江放在心里”,不能认为哪个江段“更重要”,美美与共,开放共享,江苏要注重长江文化的整体性、系统性,从而协同推进江苏段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走在前列。

聚焦南京,特色发力,创新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南京样板。长江过了南京,“一条大河波浪宽”,遂与海通,终磅礴入洋。一定意义上讲,南京因长江而兴,南京长江大桥是最为典型的城市坐标。作为江苏省会城市,南京是长江沿岸少数几个耀眼的光点之一。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履长江文化的正道,养文化名城的精气神。在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上,南京要建构大纵深、多圈层、大格局的宏大蓝图,统筹战略性、典型性和特色性,推动创造性转化,让长江沿线文化遗产“活起来”,在生态文化弘扬、新兴业态培育、文旅融合发展、城乡风貌塑造、平台载体建设以及文化交流互鉴等方面创新发展。南京的魂就在于“长江文化”,文化无限,创新发展,大美南京会成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样板示范。

(作者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