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立足城市形象 做好“树”文章
2022-06-10 14:43: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花半叶

南京近日印发的《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提出,通过更替树种逐步解决飞絮扰民问题,今后新增绿化优先选用乡土树种、林木良种和增汇树种,加大悬铃木、杨柳飞絮以及致敏花粉等综合防治研究和治理力度。

看到一棵树,就想起一座城,这种树与城之间的联接与默契,正是城市的魅力所在,也是城市形象的生长点。就像榕树之于广州、银杏之于成都、桂花之于桂林,法国梧桐(悬铃木)是南京的城市名片和情怀。不过,南京的法桐因为良好的遮阴效果和浪漫气息被人们喜爱,又因法桐飘絮(俗称“毛毛”)而被嫌弃。

法桐与南京城之间的大文章,起于外国传教士的移栽,承于1925年被委以“首都园林项目”重任的傅焕光,转于1928年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合于1953年刘伯承市长的大力推广,使得南京法桐从民国时期的2万株达到50年代的约十万株,主城内20条主要街道中16条以法桐作为行道树。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法桐,与柴门老巷、青墙黛瓦的古民居错落有致,间杂着穹领宽檐、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构成南京独特的文化景观。而且,相邻的两排法桐顶端连接起来,形成拱廊,成为行人缓解暑热的利器。

目前,南京新市区难觅法桐身影。这固然减低了“毛毛”对市民日常生活的影响,也在无形中削减了法桐作为南京城市名片的名气,不利于城市形象的传播。建议南京立足城市形象,做好法桐这篇“树”文章。

一是在更大空间尺度上构造城市“梧桐景”。标识系统的构建能表达城市特性、提升城市品质,是强化公共空间识别性和导向性的有效途径。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飞机出行、利用无人机航拍的今天,从空中角度构造城市标识,既有利于城市形象的塑造,也增加城市的辨识度。从空间角度看,城市中的干道具有突出的空间价值,这不仅因为干道对城市建筑布局和空间形态的影响明显有别于街区,更是因为其具有一定的宽度和厚度,突出于城市常规高度平面的“脊柱式条带”;特殊的建筑物、街区中特定的点位,可以构成城市标识的细节部分;高大的乔木遮蔽了硬化黑化道路和部分建筑,且色彩随季节的变迁而丰富,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可辨识的形状或标识。因此,应利用城市更新契机,在更大尺度上构造城市标识。我们应有意识利用法桐高大的特征,形成美丽的空中景。

二是利用技术手段解决法桐“毛毛”问题。法桐尽管具有高大挺拔、降尘遮阴效果好等特点,但每年的“毛毛”也饱受诟病。这些“毛毛”有两个来源,分别是三四月份的芽衣絮和五月中旬的果毛絮。果球炸裂时,其中暗黄色、呈球状的果毛随风飞舞,就像下了一场“梧桐雨”。“毛毛”是一种过敏原,容易诱发皮肤过敏、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根据“毛毛”主要来自法桐果实的事实,建议组建专业团队,利用人工智能,研制摘果子机器人,在冬令时节让机器人摘除果实。在技术攻关尚未达成的情况下,借鉴英法将树木修建成几何图形的做法,大规模剪除带有果实的树枝。

三是为城市更新中科学绿化立规立标。目前,南京已被列为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在实施科学绿化时,既保护“山水城林”的城市名片,又在有机更新中做强做优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建立城市绿化决策小组,由植保专家为组长,由城建、规划、环保以及经济、社会、哲学专业专家组成,对全市的树木种植、迁移砍伐等做出决策,每年就城市绿化情况向人大提交报告并公开。对于因城市公益性市政建设需要、严重影响居民采光、通风和居住安全等情况需要迁移、砍伐的,必须经绿化决策小组讨论同意方可实施。破坏城市绿化、未经同意砍伐迁移树木的,不仅要予以处罚,还要求其采取一定形式补种复种。致使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检察机关、法律规定的社会组织可依法提起公益诉讼。

(作者单位: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