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鲜明地展现出青年与民族国家、时代发展之间息息相关的命运关联,强调中国梦的实现是一场历史接力赛,需要一代代的有志青年接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何更好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实现这样的使命,需要青年厚植马克思主义信仰,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春乐章。
早立志,立大志,厚植马克思主义信仰,心怀国之大者
青春时期,是个体自然生命周期中最为朝气蓬勃的年龄阶段,也是社会力量中最为积极有生气的磅礴力量。“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青春之朝气活力的关键,不只在于自然生命有机体的物质力量,更在于心怀远大志向理想而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在中西方哲学史上,“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常被视为个体自我成长的终极追问,它关涉一个人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前进方向和理想追求。对这个终极问题的认知与辨析,回答得越早越清晰,引领个体自我健康成长的生命成就和价值意义也就越凸显。
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初中毕业论文中写道,要选择最能为人类谋利的职业;1911年,13岁的周恩来坚定信念“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921年,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人,立志建党救国救民。志向高远且矢志不渝地去践行,激发人内心巨大的奋进力量,最终成就伟大人生,恰如古人所言“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对于正处在“拔节孕穗期”的青年人来说,人生志向与理想信念如何确立,绝非个人“小我”之事,而是关系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社会变革的根本大事。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青年人的早立志、立大志的引导与确立问题,把“心怀国之大者”作为青年一代理想信念教育的首要问题,从内心深处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使之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党的领导,永远站在理想信念的高地上
毛泽东曾说:“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同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结合在一起的;同样,青年学生、知识分子也只有跟共产党在一起,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这一观点十分清晰地揭示出青年人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紧密关联。鸦片战争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大地风起云涌,一批批仁人志士和觉醒青年四处奔波寻找救国救民之道。当时中国社会出现各种“主义”“学说”“思想”,碰撞冲击着广大青年学生、先进民众与知识分子急切的救亡之心。《新青年》以“再造青年”为宗旨,激发了爱国青年探索救国图强的热潮,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宣传介绍,更是深深地影响了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蔡和森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确立广大青年学子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等发挥了关键作用。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和《共产党宣言》的翻译传播,中国共产党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救中国的革命道路,中国青年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不再是四处闯荡、不断尝试、苦闷彷徨的“孤勇者”,而是有着坚定信仰和组织领导的革命者和行动者,成为推动中国革命的重要先锋力量。
共青团这一集聚中国青年力量的重要团组织,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把坚持党的领导深深融入血脉之中,形成了区别于其他青年组织的根本特质和鲜明优势,也使得广大中国青年建构起强大牢固的信仰认同和价值生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用‘共产主义’为团命名,就是希望党的青年组织永远站在理想信念的高地上,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用党的光辉旗帜指引青年,用党的优良作风塑造青年。”
勇于担当奋斗,在逐梦新时代中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春乐章
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时代虽各有不同,然青春一脉相承。1957年11月,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大礼堂接见中国留苏学生时勉励广大青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一饱含党和国家对青年人殷切期望的谆谆嘱托,在一代代青年心中激起奋斗热情,广大热血青年勇挑重担,敢闯敢干,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之中,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寄语青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有决心为青年跑出一个好成绩,也期待现在的青年一代将来跑出更好的成绩,衷心地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2020年初的武汉疫情抗击战中,4.2万多名驰援医护人员,有1.2万多名是“90后”,还有相当一部分是“95后”甚至“00后”。在全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人们已经习惯了那些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方的年轻“逆行者”,他们用无悔的青春证明,新时代青年经受住了这场特殊的疫情“大考”。全国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奇迹,也离不开一批又一批“80后”“90后”,他们进驻贫困乡村,深入祖国角角落落,用自己的智慧、汗水乃至鲜血、生命践行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可以说,无论是高科技前沿攻关领域青年团队的奋力登攀,还是抗灾救险冲锋陷阵的志愿青年,抑或奥运竞技赛场上勇于挑战不给自己设限的运动健儿,广大青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证明,新时代中国青年是好样的,能够担当时代重任,他们必将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人民,为接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向前。
[作者为紫金文创研究院和江苏省中特理论研究中心南艺基地研究员。本文为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21160036)、2022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课题“‘两个结合’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世界贡献”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