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与宝贵经验
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史,是一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史。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报告中,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人从此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至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人民“站起来”,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己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人民“富起来”,以解决温饱和建成小康社会为阶段性目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华民族“强起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时代担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新时代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三个飞跃”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和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社会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内在源泉,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必须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科学认识和把握时代主题和时代特点,准确判断和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才能经得起风浪考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只有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顺应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发挥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作用,才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新的飞跃的显著标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基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作出这一重大判断,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实践基础。
在理论层面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真理力量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明确“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方位、指导原则和实现路径,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的发展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等,揭示了反映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指引各领域前进方向的客观规律。
在实践层面创造性回答三个重大时代课题,以实践力量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作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一系列战略部署,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统筹发展和安全,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
在精神层面有力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信自强,以精神力量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阐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全党全社会继承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奋斗精神;强调文化自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全党全社会大力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铸魂育人;明确要求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系统构建中国文化理念体系、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引领全党全国人民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发展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推进中国之治揭示中国之理。实践是理论之源,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前进道路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需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
在解决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探索中国之路彰显中国力量。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强国富民的第一要务。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问题是理论的起点,也是理论创新的动力,需要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
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世界中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然而,当今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和信任赤字不断加剧,全球治理秩序面临严峻挑战。进行“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际交往,实现对西方结盟机制和冷战思维的超越;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跨越国强必霸、大国必战的修昔底德陷阱;为低迷的世界经济注入中国动力,共建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中国发挥负责任大国的积极作用,为共建美好世界提出中国方案、作出中国推动。
(作者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