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为上合组织经济合作搭建智力平台
2017-06-22 08:58:0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顾学明

  编者按:6月9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习近平主席参会并在讲话中指出,为调动更多资源和力量推动务实合作,中方“倡议成立经济智库联盟”。该联盟的成立倡议,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在2016年10月20日上海合作组织首届经济论坛上首次提出,意在为区域经济合作的健康发展提供长久智力保障。联盟的前期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并将于2018年正式宣布成立。本版特约请该院院长顾学明撰写文章,分享经验、探寻路径。

  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是“一带一路”中唯一由我国倡导并以我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与2017年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的召开,为该组织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智库作为推动框架内务实合作的重要力量,如何建立稳定的交流与合作机制,长久发展、持续发力,值得认真思考探索。

  “一带一路”为上合组织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提供新动力

  自2001年成立以来,历经16年发展,2017年上合组织完成首次扩员,正式接收印度和巴基斯坦为成员国,成员国由此前的6国拓展为8国,覆盖区域也由中亚延展到南亚,总面积占欧亚大陆的2/5。8个成员国的人口、经济规模以及贸易总量分别占全球人口、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额的42%、17.5%和30%,市场潜力巨大。据WTO秘书处预测,至2035年中俄印三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将达到25%~33%,该区域将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上合组织的国际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合作空间亦将进一步扩大。

  扩员后,上合组织辐射中亚、南亚、西亚和独联体等区域,将中亚和南亚连为一体构成“一带一路”中轴线,形成亚欧大陆通道的重要枢纽,也是构建“一带一路”跨境能源网络、交通运输网络和通信网络的必经之路,因而成为连接亚欧大陆的中心区。“一带一路”规划的六条跨境经济走廊中,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巴经济走廊,以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部分地段均在该区域内。8个成员国人口和经济总量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70%,地缘经济地位非同一般。

  区域经济合作是连接各方利益不可或缺的纽带,在该组织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上合组织成员国率先积极回应并对接本国发展规划。4年来已取得大量早期收获,中欧班列开行3000多列,横跨亚欧大陆的能源运输网以及通信干线网基本建成,一批民生项目相继落地。

  此次上合组织峰会恰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闭幕不久,如何利用共建“一带一路”的机遇大力提升区域经济合作水平,使各国人民从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受益,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习近平主席强调,上合组织在“一带一路”倡议与各国发展规划对接中“发挥重要平台作用”。在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的基础上,习近平主席又提出关于区域经济合作长远发展的新倡议,指出未来可将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提升到更高层次,为共建“一带一路”树立合作典范。

  智库联盟助力上合组织破解发展困境

  扩员拓展了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空间,但随着成员国数量的增加,利益诉求更加多样,由此也增加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协调难度。同时,观察员国及对话伙伴国对于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一直寄予厚望,但非成员国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制约。为探讨摆脱困境的出路,2016年10月,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举办了上海合作组织首届经济论坛,以区域经济合作为主题就各国智库交流投石问路,上合组织所有国家均派代表参会并就相关议题发表真知灼见。会议取得一个共识:未来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迫切需要对现有合作机制进行创新,形成吸收上合组织所有国家共同参与的合作机制,为区域合作提出新思路。上合组织经济智库联盟由此应运而生。

  上合组织经济智库联盟将以推动形成上合组织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优势为目标,通过各国智库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常态化交流,充分发挥各国的资源禀赋与比较优势,探讨并提出区域经济合作制度性安排等长远策略以及各领域的具体合作方案,就各国发展战略与规划进行有效对接,创新产能合作模式和金融合作模式,探讨地方合作、中小企业合作的有效途径,交流各国经济发展经验,为“一带一路”在本区域的合作以及各国的合作方案献计献策,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智力支撑,为实现上合组织高效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具有现实意义和科学依据的政策建议。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