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新型智库: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贡献智慧
2019-04-15 09:15:00  来源:光明日报

  近期,作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主办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专题研讨班(第4期)课程内容之一,由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与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高层论坛(2019)在沪举行。会议聚焦“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题,来自中央部委、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新型智库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专题研讨班(第4期)的学员们一起展开深度交流。本版特呈现精彩观点,与广大智库、各界读者共享。

  当今时代,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广大新型智库如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更好履行职责使命,充分发挥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的瞭望、预测和助推作用?由我国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主办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专题研讨班(第4期),以多样性课程启发学员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其中,由光明日报社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高层论坛(2019),在一天的时间内邀集相关领域智库专家,围绕主题进行“讲座式授课”,受到了学员们的高度好评。

  “做国家发展进步的瞭望者、守护者和助推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并多次强调要“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近年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开展公共外交、促进人文交流方面优势日渐显现,为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注入了鲜活力量。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曹文泽表示,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挑战性前所未有;同时,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我国在以负责任大国姿态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同时也面临更多严峻挑战。

  “在这一复杂局面中,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始终秉持咨政报国的情怀,不断增强善谋远谋的本领,努力做国家发展进步的瞭望者、守护者和助推者。”他强调。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于洪君认为,新时代的中国智库担负着提升国家影响力、文化吸引力等重要使命,对内要启迪国民智慧,凝聚社会共识,提出政策建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正能量;对外要积极塑造良好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光和热。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仍然存在的战略机遇期,需要新型智库凝聚学术共识、完善相关政策、助推民众认知,既做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合作的探路者和推动者,更做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黏合剂’和‘铺路石’。”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陆先高强调,2019年,中国智库应当以服务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主场外交活动为重点,更好地为国家外交工作提供智力支撑,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更好地惠及世界。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呼唤新型智库开拓思路、登高望远。”在中国外文局原局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特聘教授周明伟看来,大变局中的变量和维度复杂性前所未有。“如何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智库要积极探知我们尚未了解的变量和维度,在向世界开放和互动过程中开拓思路、勇担使命。这既要求保持战略定力,又需要不断解放思想,不墨守成规。”他强调。

  厚植民意基础:擦亮世界认知中国的名片

  大变局中,中国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读懂中国。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方面,中国智库最有发言权。于洪君强调,“新时代的中国智库,是我们走向世界的重要名片,也是世界认知中国的特殊窗口”。

  “新时代的大国外交,离不开中国智库,也离不开驻在国的智库。”前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外交部原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中国—美国人民友好协会副会长、博鳌亚洲论坛咨询委员会委员周文重认为,就中美关系而言,如何凝神聚气、保持定力、避免冲突、发展合作,需要中国智库进一步深入探讨、提出应对方案,助推中美关系良性发展。双方智库要通过坦诚交流和二轨对话,不断深化中美社会交往,厚植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

  在他看来,应在以下三个方面重点着力:不断扩大双方共同利益与合作空间,筑牢稳定中美关系的经济基础;将拓展中国周边外交空间与开展新时代中美良性互动相结合,培育两国共同的朋友圈;增进两国在全球治理层面的政策协调,围绕应对反恐、防扩散、太空和网络安全等共同挑战展开合作。

  “面对严峻的全球性挑战,面对人类发展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的抉择,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关键是要把家里事搞好。”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提出,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空背景中重新审视大国外交。“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并注重发挥好地方领导干部和企业家这两个群体的作用。”他强调。

  中俄关系同样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双边关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终身教授冯绍雷表示,今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中俄两国构建互信、互鉴、互利的外交关系十分不易,不仅需要政策和战略层面的设计,而且需要理论和观念上的提升。在这方面,中国智库应充分发挥所长,通过相互沟通为两国保持友好关系创造条件,推动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上新的台阶。

  “必须形成服务大国外交的核心竞争力”

  新时代的中国,在与世界的互融互动中不断进步;中国改革开放释放的巨大能量,也护航和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洪流。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服务大国外交,首先要提振服务外交工作的勇气和信心。”欧美同学会党组书记、秘书长王丕君表示,新型智库,尤其是高端智库不仅要建言咨政,还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做增进中外理解的沟通者;不仅要回应眼前的现实困惑,更要关注影响较长时期认知的因素;既要尊重西方文明,更要宣介中华文明。在这一过程中,要善于与世界对话,改善方式方法。“最为关键的,是必须形成服务大国外交的基本队伍和核心竞争力。”他强调。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主任于运全从6个方面比较了国际舞台上中国智库尚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研究活动及其成果的全球性、战略性、基础性不够;国际知名学者数量较少;国际传播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国际平台活动能力较差;研究成果全球认可度不高;国际智库合作层次有待进一步深化。他建议,要树立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提升中国智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完善智库交流合作机制,建立一批稳定可信赖的长期合作伙伴。

  曹文泽介绍,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在涉外培训中,注重加强对中国实践和中国经验的总结提炼,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和对外话语体系的研究,探索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发挥的方式方法,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响亮发出中国声音。

  “如何培养造就一批国际化、高水平的大国外交人才,是新时代大国外交提出的紧迫需求。”周明伟强调,当前,对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我国在学科、师资、教材、案例等方面以及人才考核、选拔、使用的机制体制方面,都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对此,需要着眼长远,着手当前,下大功夫统筹协调,科学推进,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输送人才。

  于洪君建议,可从两个方面提升中国智库实力,从而为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发挥更大作用:既要从文明交流的角度积极思考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又要改进方式与方法,完善智库参与国际交流对话的机制和方式,用国际受众可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讲述精彩中国故事。

  (本报记者张胜)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