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学术观点如下:
1.国内外广泛用于比较优势分析的国内资源成本系数(DRCC)实际上违背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根据2×2模型的原理修正后的国内资源成本系数比(Ratio of Domestic Resource Cost Coefficient,简称RDRCC)可以纠正DRCC方法的缺陷,用于实证分析比较优势及结构调整方向。标志性成果《中国主要粮食产品地区比较优势及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的对策研究》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经济学)二等奖。
2.商品和服务的贸易是变形后的资源交换,资源的利用方式最终取决于消费者而不是具体的或特定的生产者,个别生产者的自我约束只能改变生产的地理分布,对局部环境产生影响,但无法扭转资源、环境的变化总趋势。代表性论文“中国在耗竭世界资源吗?――兼论可持续发展问题”,发表于《现代经济探讨》2006年第2期,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全文转载,《China Economist》全文翻译转载。
3.在食品供求实现基本平衡以后三农问题经常处于矛盾之中,特别是农业问题的总体目标(价廉物美的充分供应)与农民问题的总体目标(增加农民收入)可能直接冲突;与此同时,农民三位一体(土地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身份和收入来源发生分化,农业政策的实施结果也可能直接间接损害农民政策的目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民问题、农民政策应当成为公共政策的中心,而减少农民数量则是政策措施的关键。代表性论文“我国能养活多少农民—21世纪中国的三农问题”、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压力究竟有多大—一个未来城乡人口适当比例的模型及分析框架”等发表在《中国农村经济》和《农业经济问题》等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