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著作
2012,《中国应急管理:理论、实践、政策》(童星、张海波),社科文献出版社。入选2011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4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2,《中国转型期公共危机治理》(张海波),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年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12,《公共安全管理:整合与重构》(张海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灾害与公共管理》(童星、张海波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7,《中国转型期社会风险及其识别》(童星、张海波),南京大学出版社。
2、论文
张海波、童星,2015,《中国应急管理的结构变化及其理论概化》,《中国社会科学》,第3期。
Zhang, Haibo, Collaboration in Emergency Response: Evolution from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to the 2013 Lushan Earthquake, in Caroline Brassard, David Giles, Arnold Howitt, eds.,Natural Disaster Management in the Asia-Pacific: Policy and Governance, Springer, 2015, pp.69-84.
翟进、张海波,2015,《巨灾的可持续恢复》,《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第1期。
史晓晨、张海波,2015,《中国地方政府公共安全财政支出效率研究——基于DEA-Tobit的二阶段分析》,《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第1期。
张海波,2013,《体系下延与个体能力——应急能力增长关联机制的实证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第8期。
Zhang, Haibo, 2013, Global Commons, Domestic Decision: the Comparative Politics of Climate Change, book review,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olicy Analysis, Vol.15, Issue 3.
张海波,2013,《中国应急预案体系的结构与功能》,《公共管理学报》,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3年第3期全文转载。
Zhang, Haibo. 2012. What has China Learn from Disasters: Evolution of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after SARS, Southern Snowstorm, and Wenchuan Earthquak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olicy Analysis, Vol.14, Issue 3.
盛婷婷、张海波,2013,《廉租房退出机制研究》,《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1期。
张海波,2012,《柔性社会管理:可能与可为》,《中国行政管理》,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2年第9期全文转载。
吕孝礼、张海波、钟开斌,2012,《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危机管理研究——现状、趋势与未来方向》,《公共管理学报》,第3期。
张海波、童星,2012,《信访制度改革与社会管理创新》,《天津社会科学》,第3期。核心部分入选中宣部、全国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
张海波、童星,2012,《当前中国社会矛盾的内涵、结构与形式——一种跨学科的分析视野》,《中州学刊》,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13年第4期论点摘编。《北京日报》2013年4月8日转载。
张海波,2012,《中国应急预案体系的优化——基于公共政策的视角》,《上海行政学院学报》,第6期。
张海波、童星,2012,《巨灾救助的理论检视与政策适应》,《社会科学》,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2012年第6期全文转载。
张海波,2012,《我国当前社会矛盾的基本特征、生成逻辑与化解之道》,《学海》,第1期。中央办公厅《论点摘编》。
张海波、童星,2012,《应急管理创新:分化、前延与转向:以日本“3.11”大地震为案例》,《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3期。
张海波,2012,《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幸福感——基于江苏省南京市394位新生代农民工的实证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第1期。
张海波,2011,《中国应急预案体系的运行机理、结构约束与管理优化——以2008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为案例》,《中国应急管理》第6期。
张海波,2011,《社区在公共安全整合管理中的角色整合与能力建设》,《江苏社会科学》,第6期。国家减灾委《2010年国家减灾战略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集》全文收录。
张海波、王明生,2011,《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网络和现实两种方式的比较》,《南京社会科学》,第9期。王明生主编《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研究》收录,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童星、张海波,2010,《基于中国问题的灾害管理分析框架》,《中国社会科学》,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0年第5期全文转载。获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五届行政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张海波、童星,2010,《公共危机治理与问责制》,《政治学研究》,第2期。《光明日报》社光明网(理论版)全文转载。
张海波,2010,《高风险社会中的自然灾害管理》,《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第6期。国家减灾委《2011年国家减灾战略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集》全文收录。
张海波、童星,2009,《高风险社会中的公共政策》,《南京师大学报》,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1期全文转载。
张海波、童星,2009,《战略性治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新思维》,《天府新论》,第6期。
张海波、童星,2009,《应急能力评估的理论框架》,《中国行政管理》,第4期。入选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专家建言》。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9年第7期全文转载。
张海波,2008,《地方政府应急预案的编制、评估与优化》,《江苏社会科学》,第6期。
童星、张海波,2007,《群体性突发事件及其治理》,《中国社会科学内刊》,第5期。同时刊载于《学术界》2008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10期篇目收录。
张海波,2007,《社会风险研究的范式》,《南京大学学报》,第2期。
张海波、童星,2006,《被动城市化群体适应性与现代性获得中的自我认同》,《社会学研究》,第2期。
张海波、童星,2006,《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社会科学研究》,第1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8期论点摘编。
郁晓辉、张海波,2006,《失地农民的社会认同与社会建构》,《中国农村观察》,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6年第5期全文转载。 童星、张海波,2006,《农民工社会政策及其建构》,《社会保障研究》,第1期,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6年第8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体制改革》2007年第2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政策:特点与经验》收录,景天魁、张志敏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童星、张海波,2006,《“十一五”期间江苏失业社会风险的发展趋势、结构特征与应对策略》,《江苏社会科学》,第4期。
张海波,2006,《风险社会与公共危机》,《江海学刊》,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
童星、张海波,2005,《社会分层与社会和谐》,《社会》,第6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4期目录索引。 张海波,2004,“大保障、小福利”还是“小保障、大福利”——社会保障概念与体系的比较分析》,《江苏社会科学》(学术版)。
张海波,2004,《中国城市社区自治模式分析》,《中国城市化》,第10期。
张海波,2000,《中国寿险投资的困境与出路》,《江苏改革》,第10期。
3、政策建言
童星、张海波,2014,《关于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下进一步统筹应急管理职能的政策建议》,国务院办公厅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专家建言》,2014年第6期。
童星、张海波,2012,《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访制度的政策建议》,国家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1月第7期。
童星、张海波,2009,《关于开展应急能力评估的政策建言》,国务院办公厅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专家建言》,2009年第6期。
4、报刊文章
张海波,2013,《波士顿爆炸:美国灾难应急样本观察》,《检察风云》,2013年第12期。
张海波,2013,《柔性之治》,《检察风云》,2013年第11期。
童星,张海波,2012,《公共危机:“药到病除”需系统治理》,《中国教育报》(理论版),2月28日,第03版。
张海波,2011,《西方社区的公共安全管理》,《中国社会报》(社会管理周刊),10月24日,B4版。
童星、张海波,2010,《为高风险社会引入“全灾害管理”》,《中国社会报》,5月17日,B3版。
童星、张海波、耿弘,2009,《应对风险危机首先靠政府》,《中国教育报》(理论版),3月30日。
童星、张海波,《社会风险:群体性事件源头治理》,《中国教育报》,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