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聚力数字政府建设 打通数字服务经络
2022-07-05 11:00: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胡广伟

数字政府建设关系民生、连着民心,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数字政府建设当围绕人民群众的现实关切,着眼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应用数字技术,变革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内容与服务手段,让公众、企业办事更方便、更高效,带动数字社会与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数字时代的到来,使服务需求、服务要素、服务价值、服务模式、服务渠道、服务体验都发生了质的跃升。当前,应着力在严控安全底线与安全防线的前提下,推进政府数据资源与组织机构、业务流程的深度融合,创新与创造数字时代的公共服务体系,真正做到“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特别要“统筹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这为新时代政府服务指明了发展方向,为聚力数字政府建设、打通数字服务经络提供了重要指引。

数字服务是新时代政府服务的新坐标。数字政府建设融合了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数字化创新发展,既是转型升级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也是创新发展的新征途,将从根本上转变政府的组织架构、工作流程、业务模式与服务生态。就服务生态而言,数字服务将通过“数据服务化和服务数字化”,推动政府服务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其中,转型升级意味着将实现政府服务内容、产品与方式从大厅式、纸质的、线下向网络空间、数字的、线上转变;创新发展则意味着实现政府服务的需求发现、服务设计、匹配供给、优化改进的全流程数字化,将政府服务打造成数字产品。

数字服务丰富了政府服务内涵。“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赋予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新时代的新内涵。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多级、多主体、网格化便民服务体系基础上,要充分应用“云大物移智”等新兴技术,打通数字服务的经络,打造精细、精准、人性、韧性、有温度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就是要让政府服务因服务网格化、网络化、精细化而泛在可及,因服务的数字化、精准化、有温度而智慧便捷,因服务的精细化、人性化、韧性化而公平普惠。

数字服务拓展了政府服务形态。“数字服务”有别于“数字化服务”。数字服务是数字化服务的结果,强调需求感知、服务设计、服务供给、服务消费、服务评价的全流程数字化,是政府服务价值链、价值网的全面数字化,是多元而系统的数字服务形态。目前,不少地方的数字服务在形态上仍存在服务流程图片化、服务说明网络化、服务结果快递化等现象。比如,“证照”“批件”“公章”等仍是纸质的、需邮寄。虽然便捷了,但没有从根本上彻底转型,远远没有做到在“数据高效共享和有序开发利用”的基础上,通过“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如今,电子发票、数字签名、数字证照等被广泛接受,已经证明“数字产品”的价值。数字服务将极大促进信息与数据的便捷共享,发挥数据要素的功能,大大降低社会运行成本。

数字服务创新了政府服务模式。“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一网统管”“一网协同”等便民便企服务新模式,使得政务服务越来越高效快捷。当前,只有依法依规促进数据高效共享和有序开发利用,实现一体化政务服务和监管效能的大幅度提升,才能将这些服务新模式落到实处,推动数字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随着《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推行,政府审批服务“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的全面公开,“证照分离”、精简涉企事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等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的营商环境逐步改善,吸引外资的能力大幅提升。未来,还应针对“一网通办”“跨域通办”等领域的堵点、痛点,不断优化服务模式,努力实现“在线政务服务水平跃居全球领先行列”的目标。

数字服务擘画了新时代政府服务新愿景。“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服务事项,是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小窗口、大民生”“为民一件事”改革为契机,以人民群众生活中的急迫需求、服务体验等瓶颈问题为导向,通过充分感知、精准匹配、智能供给和智慧评价,构建闭环、精准、精细、有温度的数字服务体系。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政务数据资源研究所)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