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城市水环境治理应树立“精装修思维”
2021-09-17 10:26:00  来源:《中国改革报》  作者:贺震

近年来,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更是取得巨大成效,大多数城市已消除黑臭水体。但是,多数城市河湖水质并不稳定。“十四五”时期,巩固深化碧水保卫战成果,就城市水环境治理来说,要树立“精装修思维”,实施精细化管理,多下一些“绣花功夫”,切实把城市水环境、水生态保护工作做细做实,防止黑臭水体反弹,确保城市水环境长治久清。

理顺城市供水与排水的“血管”。一些城市虽然建了长长的排水管网,但建设质量不高,雨水管污水管有错接、混接、漏接现象。一些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特别低,几乎不加处理就接近达标,或不需要处理即已达标,原因就在于处理的相当一部分水不是污水,而真正的污水未经处理“跑”掉了。对此,要加强排水管网排查与修复,全面整改雨污错接、混接、漏接、破损的管道以及破损渗漏的检查井。同时,对结构性和功能性缺陷的管道进行改造,减少污水外渗,防止河水地下水倒灌,提升污水收集能力。

深化雨污分流攻坚行动。对前期完成的雨污分流建成片区“回头看”,进行雨污分流质效评估,整改历史遗留问题。深化雨污分流建设,实施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内部雨污分流改造,实现片区雨污分流和控源截污全覆盖,使雨水污水各畅其流。对暂不具备雨污分流改造的地区,通过末端智能化截流、溢流口改造、增设调蓄等措施降低溢流频次,因地制宜采取快速净化措施,对合流制溢流污染进行处理后排放,降低雨季污染物入河湖总量。实施沿河截流沟改造,推进初期雨水收集处理。

对入河排水口实施精细化管理。对已整治的入河排污(水)口实施“回头看”,巩固排口排查整治成果,核清排口底数,进行统一分类编码管理,逐一登记建档,明确责任主体,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强巡查、检测和日常维护,及时发现解决水体漂浮物、沿岸垃圾、污水直排口等问题,确保排口旱天零直排、河水不倒灌、排涝不阻水、雨天少溢流。同时,因地制宜提高污水厂网建设系统性,对污水收集系统一时难以覆盖的地区,建设分散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加快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

提高城市水体的自净能力。一些城市在进行黑臭水体治理时,对部分河道采取了“三面光”,即对两岸和水底进行硬化,使有生命的河流变成了寸草不生、没有生机的人工水渠,大大降低了水体自净能力。对此,应加强水体生态修复,在满足城市防洪排涝功能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对河湖岸线进行生态化改造,减少对城市自然河道的渠化硬化。结合河湖水文水质、地貌等情况,科学合理种植挺水沉水植物,营造生物生存环境。科学实施清淤疏浚,既要保证清除底泥中沉积的污染物,又要保障沉水植物、水生动物等生存。因地制宜恢复已覆盖的水体,连通“断头河”,加强暗涵的清疏治理,消除城市水系“栓塞”,实现坑塘、河湖、湿地等各类水体的自然连通,恢复和增强河湖水系的自净功能。

(作者系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