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高质量打造“数字丝绸之路”
2021-02-05 09:45:00  来源:东吴智库  作者:胡 雯 周义程

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共建‘一带一路’,共兴数字经济”为主题,旨在深化中国与东盟数字经济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致辞,倡议中国与东盟各国深化数字经济合作,在智慧城市、5G、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大数据、区块链、远程医疗等领域打造更多新的合作亮点,打造“数字丝绸之路”。这一重要倡议既为“一带一路”赋予了新内涵,又为古老的丝绸之路注入了新元素,是推动中国与东盟合作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指引。

打造“数字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

数字经济是继传统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当下,“数字丝绸之路”正式展现于世界舞台,成为经济全球化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共同需要,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任务,是中国和东盟各国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抓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推动我国与东盟国家数字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猛,5G建设全球领先,基站数量领先美国一个数量级。应充分发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全球领先地位和产品服务的超高性价比优势,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推广到东盟国家,实现成果共享、利益普惠,达到生产效率和实际供需关系的最优状态。

增进国际文化交流。通过打造“数字丝绸之路”,增进中国与东盟的数字文化交流,推动形成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创新打造云展览新业态,即在利用数字技术扩大各国文化资源共享、增进开放融合的同时,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建设“数字丝绸之路”拓展了中国—东盟经济合作领域,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领域中的话语权,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影响力。

高质量打造“数字丝绸之路”的着力点

增强政治互信,制定数字合作战略。加强与东盟数字经济战略的有效对接,紧紧围绕《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的战略目标,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及技术研发等领域开展战略对话,力争达成全方位、系统性的数字经济战略发展协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数字经济的跨国政府间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着力推进国际标准化领域的深度合作,加快形成跨境电商物流、国际行业技术规范、检验检疫、外汇金融等关键标准体系的互认机制。

共建基础设施,优化智慧城市系统。利用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及5G网络标准研发等方面的优势,引导和支持中国企业更多参与东盟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与东盟在物联网、智能互联、5G等领域的合作范围,构建互联互通的高速宽带网络,持续提升东盟各国数据获取的量级和频率,不断拓宽数据传输的媒介与方式,扩大信息存储空间,增强数据提取分析能力,优化数据利用效能。加快电网、水利、公路、港口以及铁路等传统基础设施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充分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提升信息传递、生产输出及管理控制等各环节流转速率,赋能传统产业系统运转。持续深化金融合作,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积极参与,进一步激活商业资本,为推动东盟国家智能电网、智能水务、智能交通、智能港口等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强化企业协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打造“数字丝绸之路”,必须构建国际企业长效合作机制,搭建数字经济合作平台,强化国际企业战略协同。一方面,积极帮助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生产经验、技术产出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信息共享和疫苗研发、生产及使用合作,携手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树立合作典范,进而吸引更多国外企业进驻数字经济合作平台,同时为中国数字经济企业走向国外市场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不断深化和升级我国与东盟国家数字经济产业合作形态,形成完整的数字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以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为抓手,继续探索建立更多数字经济产业合作园区,打造产业聚集新高地。

深化交流合作,促进数字人才培养。加强与东盟国家政府在电子政务、城市治理及信息监测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分享“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加强企业层面交流合作,帮助东盟国家相关企业掌握市场信息技术、大数据采集分析等数字化运作模式,提升企业员工数字应用能力。开设与数字领域相关的学科教育新兴专业,鼓励进行学术交流和教育创新,持续扩大大数据分析、软件编程、应用开发、数据保护等数字技能培训规模,满足数字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基本需求。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智库;苏州大学苏南发展研究院)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