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构筑大思政背景下的育人体系
2020-04-07 09:01: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高珊

在全党上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与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激励和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高校应牢牢把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引领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国热情,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奉献青春。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和树人是矛盾的辩证统一体,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立德是基础,树人是目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础在教师,落实靠教师。要高度重视、全力抓好教师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高校教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发挥教学、科研、社团、实践、心理、后勤服务等全方位的育人功能,学校里的每一位教职员工均负有育人职责。立德树人,绝不只是书本知识的答疑解惑,教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将专业知识传授与理想信念引领相结合,加强课程思政,将党的理论教育、革命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诚信教育等融入到专业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着力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责任之心,在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大思政育人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化价值引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载体,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如何引领青年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使命。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树立崇高的道德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尊重。教师要做到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真信、真懂、真做,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用人格力量感染学生,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其次,思政课要增强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和创新性,及时把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同时运用学生身边鲜活的实践案例教育和警示学生,引导学生去思考理想、责任、人生和信念,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期待。思政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引导,翻转课堂,采用话题辩论、场景表演、“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让思政课更加生动活泼、情真意切、激情澎湃,触动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成长成才亮起引路明灯。

党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学校的人才培养机制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办好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必须在党的领导下,遵循党的教育方针依法逐步开展。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确保学生党员培养质量。高校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将专题教育活动与高校的重要时间节点教育、重要纪念日教育相结合,端正党员的入党动机,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要严格组织发展程序,确保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对大学生党员培养与考察,可以通过对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五个环节进行综合考察,建立全面系统操作性强的综合量化考核评价体系,严格规范大学生党员发展流程,做到材料真实、民意集聚。要注重实践锻炼,确保党员队伍建设质量。高校党组织应坚持在实践中培养党员,让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社会发展的一线。通过“四重四亮”活动、党员风采展示、与“三困生”结对、志愿服务等方式,提高党员自我管理意识,发挥党员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引领作用。要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保障党员队伍作用发挥。建立监督考评机制且量化考评指标体系,通过党员自我监督、党员相互监督、基层党组织监督、党外群众监督等方式,做好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从而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