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法论
2018-11-30 10:11:00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孙成竹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文明进程中依然彰显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当人类面临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时,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把目光迎向马克思。世纪之交,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断开拓出新的境界,展现出令人振奋的理论气象和学术品味。其中,方法论的自觉和创新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枢纽,因为研究方法的选择先行决定着一种哲学得以呈现的基本形态。

  总体而言,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法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本学—文献学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文献。进行细致而缜密的重读、考证和阐发,通过文本的深度犁耕和文献的精细考据(特别是关于MEGA2的研究),试图重新还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语境和问题指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文本几乎都被精读过。“回到马克思”作为文本学—文献学方法的理论旨趣,其实蕴含着明确的时代要求,即在尊重马克思文本语境的基础上,获得关于现代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本质认识。应该说,文本学—文献学的方法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正本清源是完全必要的。而且,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批判的旨意及其当代意义也有赖于这种方法的开启。但是,文本学—文献学方法必须充分考虑到研究者与文本之间的解释学间距,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历史性处境决定了那些被唤醒的文本只能是时代生活可以理解的文本。

  第二,创造性诠释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从各种思想资源中汲取灵感,它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主要是现当代西方哲学和国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互动与对话,形成各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诠释的话语体系和言说方式。康德、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一度成为创造性诠释马克思的重要思想中介,同时,创造性诠释的方法凸显“实践本体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论转向”,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现实的互动与呼应,以此激活和体认这种哲学特有的理论品格及其生命力。无疑,创造性诠释的方法要求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所拥有的可能的意义空间,与时代精神的内涵加以融合,力求体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应该说,它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力地回应时代挑战,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有的生命力,以及保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固有的学术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必要张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当然,创造性诠释的方法需提防“过度诠释”的误区,谨防马克思主义哲学诠释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倾向。

  第三,问题引导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从当代社会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出发,切入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法。它秉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面对当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特别是面对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实践中出现的全新而复杂的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加以研究和解决,进而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促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如果拉长视野,我们就会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主题与研究重心的每一次转换,都与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要求密切相关。可以说,这种面向当代中国问题的研究方法,正好契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改变世界”的理论品格。需要注意的是,哲学拥有自己处理现实问题的独特方式,问题引导的方法必须在穿透现实的基础上,保持对现实的既辩护又批判的意识和能力。

  我们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法论自觉,旨在打破方法壁垒,形成融会贯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视野,从而更为恰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语境,建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