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加快培养中国特质、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企业家
2017-11-17 14:52:00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谢庆林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无疑需要世界一流的企业家,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把“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作为一个重要要求,二者内在逻辑相通而完整,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需要一大批各种所有制的、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企业,一大批爱国敬业、遵纪守法、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企业家。其中,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更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20字要求,培养一批具有中国特质、世界水平的社会主义企业家,引领中国优秀企业群体,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企业才能有力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历史规律启示我们,企业兴则国家兴。纵观近现代世界经济史,代表国民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群体成为一国经济发展和繁荣、参与甚至主导国际经济竞争的主干力量,有力地支撑了世界强国的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放眼当今世界,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也体现为各国大企业的竞争。因此,世界各国无不高度重视和支持大企业发展。

  现实差距警示我们,国家强需企业强,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强、要优、要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不大、不优、不强的问题仍比较突出。这在“2016年世界500强企业”“2016年全球企业市值100强”“2016年全球最佳品牌100强”的榜单中可以反映出来,在体现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的“2016年全球创新100强”中,日本、美国分别占39家、34家,中国则仅有华为入选。综合来看,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中国大企业在全球企业最高层次的综合竞争中仍处于劣势,中美大企业群体的综合实力差距比较明显。

  奋斗目标昭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加快打造一批世界级大企业。从国际比较角度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上具备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制度上具备很强的国际影响力,文化上具备很强的国际吸引力,等等。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级大企业已成为一国参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推动经济外交的重要力量,全球知名品牌已成为一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因此,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亟需打造一批世界级大企业,支撑大国竞争。这些企业的营收和市值、创新和品牌应排在全球前100强,目前符合这一条件的国内企业尚为数不多。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加快打造一批世界级大企业。

  打造世界级大企业呼唤一批中国特质、世界水平的社会主义企业家

  为政之要,首在得人,治企之道亦是。要有世界级大企业,须有世界级企业家,这是世界企业发展史中的普遍现象。所谓世界级企业家,是指善于发现世界级新商业机会、提供世界级新产品技术、打造世界级新企业组织、提出世界级新经营思想的人。他们充满企业家精神,对任何一个企业而言都属于最稀缺的战略性资产,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发动者。难以想象,没有福特,会有福特汽车;没有盖茨,会有微软;没有乔布斯,会有今天的苹果。因此,没有世界级企业家,企业就不可能成为世界级大企业。

  近年来,虽然我国已出现多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家,但是总量仍然偏少。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中的世界级企业家就更少,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在大企业群体中的主力地位比较并不相称。更重要的是,从企业家的性质和要求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需要一批具有中国特质、世界水平的社会主义企业家,而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家或者世界级企业家。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提出的“20字要求”,“对党忠诚”“清正廉洁”与党章的要求一脉相承,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共同的精神底色,是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根”和“魂”,是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特有的“中国特质”;而“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则与企业家精神息息相通,是当代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应有的能力追求。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切实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国际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应有更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因此,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实现中国梦、强国梦的要求看,我们急需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壮大企业家队伍,培养一批具有中国特质、世界水平的社会主义企业家。

  近年来,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但从培养中国特质、世界水平的社会主义企业家的角度看,尚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创新和加强的地方。比如,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培养工作的定位不够高,长期性、战略性措施偏少,通盘考虑、精准施策、重点突破还不够,在统筹规划和系统管理上有待加强;培养选拔的开放性、竞争性还不够,通过市场化引进和竞争性选拔途径培养企业家的力度有待加大;着眼于世界一流水平的组织化、国际化培养力度不够,组织培养与自身努力协同度有待提高,梯队建设力度不够,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出现一定程度的老化和断层现象,等等。

  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需要以创新精神推进培养选拔工作

  进一步加强育人事业统筹规划和系统管理。一是将企业家培养工作摆在国有企业党建和改革发展的突出位置,从战略层面统筹规划培养工作,做到纲举目张。可考虑在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优秀年轻领导人员培养选拔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到本世纪中叶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培养规划,明确培养的目标任务、机制途径和重大举措。二是可考虑在理顺国有企业党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以制度手段加强企业家培养工作的系统管理,做到“三定”(定目标、定标准、定纪律)、“三全”(全体系、全梯队、全流程)、“三明”(明层次、明责任、明考核)。落实培养责任,将培养工作纳入国有企业综合业绩考核体系。

  进一步用好市场化育人渠道和竞争性育人机制。一是按照“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要求,广泛吸引有培养潜力的经营管理人才,选择其中佼佼者纳入社会主义企业家“人才池”,实施重点培养。二是在竞争性选拔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工作中,切实破解论资排辈问题,遵循“中国特质”和“企业家精神”双重标准,发现更多具有培养潜力的好苗子。

  进一步创新组织培养的方式方法。既要继承和发扬已有的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成功经验,合理借鉴一些世界级大企业的有益经验,也要加大国际化培养力度,围绕“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等,把发展潜力大的好苗子放到一线特别是国际竞争的一线去锤炼,让他们在与世界级企业的长期激烈较量中锻炼成长,在全球竞争中源源不断地成长为具有中国特质、世界水平的社会主义企业家。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