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基本特征是反弹与分化
2017-06-19 14:46:00  来源:中国网

  2017年6月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7年中期)”报告会在人民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反弹、分化与周期转换中的中国宏观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刘伟,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胡迺武,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曹远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杨瑞龙,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闫衍,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凤良等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

  论坛第一单元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杨瑞龙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致辞中向到场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表示,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是人民大学的著名学术品牌,十年积淀,日臻深厚,如今已经是人大“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标志。自2006年开办以来的十一年间,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作为一个学术互通的交流平台,汇聚了无数优秀的专家学者,共谋中国经济形势与发展的方向与策略,充分发挥了“国家高端智库”咨政启民的先锋作用。刘伟校长充分肯定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并同时提出了对国发院未来发展与建设的美好希冀。最后,刘伟校长指出,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反弹、分化与周期转换中的中国宏观经济”。 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为中国经济发展现状把脉,为中国未来经济走势指向,为中央宏观决策献计。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凤良代表课题组发布了论坛主报告《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17年中期)——反弹、分化与周期转换中的中国宏观经济》。

  报告指出,2017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反弹与分化两大基本特征。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的国内各项宏观政策和世界经济复苏拉动的共同作用下,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延续了2016年下半年以来企稳向好的态势,多项宏观经济指标都趋于改善,名义GDP增速连续5个季度回升,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总体实现良好开局。这不仅标志着中国经济成功探底回升、风险和压力得到初步释放,同时也意味着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初见成效。

  2016年以来中国经济回暖进程中价格指标得到快速修复,但实际变量的增幅却比较有限,这与以往历史上中国经济周期的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2016年四季度起,名义GDP出现快速反弹,累计同比增速达到8%,2017年一季度,更是上升到11.8%。但是,实际GDP增速恢复有限,2016年后三个季度维持在6.7%,2017年一季度小幅反弹至6.9%,名义价格提高对实际GDP的传导极为有限。从历史上看,经济上行区间都是价格水平首先上升,即名义GDP开始上行,带动实际GDP上升,名义价格调整对实际变量产生传导。这主要是因为名义价格的上升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资产负债表进一步稳固,促进投资和消费,提升了总需求。在上行过程中,随着生产能力逐渐受到限制,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之间差距会逐步加大。这种差距的峰值构成了经济的转折点。对比这种历史经验来看,2017年名义价格上升没有带来实际GDP的复苏,意味着传统的宏观传导途径受阻,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的差距反而预示着经济存在短期见顶的可能性。

  以宏观量价之间趋势性分化为代表,中国经济在反弹进程中表现出更广范围和更多层面上的分化特征。其中包括:1)各类价格指数及价格指数内部构成走势分化;2)行业复苏和利润增长分化;3)企业盈利主体分化;4)景气运行分化;以及5)地区增长和发展持续分化。上游行业、出口部门和国有企业持续向好,中下游行业和民间经济还面临着总需求不振和投资机会不畅,中国全面的总需求上升引领产能持续扩张型的新周期到来还需时日。国内周期转换过程中量价分离,价格水平向产出总量传导不畅,导致国内PPI和CPI与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脱钩,起不到拉高利润,促进投资的作用,进而使得投资乘数等调节机制失效。

  在国内周期性因素传导不畅的背景下,外需对经济的周期性拉动作用反而相对加强。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复苏,全球增长预期上调,中国实现了外需拉动下的出口增长,并带动整个工业部门生产复苏。不过,随着我国在发达市场上替代原有供给者的过程趋于完成,所占市场份额的增长速度急剧下降,出口增长的传统动力丧失。新市场开拓战略对我国出口增长动力只能带来一定程度上的边际贡献,并不能弥补因为发达市场上替代过程趋于完成所带来的动力衰减。因此,我国制成品出口乃至货物出口的增长速度下降必然是一个长期性的趋势性现象。所以,国际周期虽然对我国经济复苏起到了拉动作用,但相对于2003-2008年的总体效果可能会更加有限。在这个大趋势中,今年对我国较为有利的因素是一季度欧美主要国家投资出现了快速反弹,经济增长的动力从消费开始向投资转移。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投资品出口国,竞争优势较为明显。因此,在我国对外贸易增速总体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今年机电等投资品出口仍有望能够获得较好的支撑。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