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一带一路拓宽香港发展空间
2017-06-14 10:00: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永杰

  香港回归20年来,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和可喜进步。这充分说明“一国两制”实践不但行得通、做得到、抓得牢、落得实,而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6月11日,“创新合作:‘一带一路’下香港的功能定位与转型”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内地及港澳地区的学者,围绕香港发展的机遇、挑战、定位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

  回归祖国20年来,香港保持了持续的繁荣与稳定。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表示,“一带一路”倡议让香港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未来,香港可以发挥金融、贸易、专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五通”的实施,进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高度繁荣的国际化大都市,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目前,香港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恰逢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期。对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文化司副司长梁智卫认为,香港要发挥其优势,发展成为“一带一路”的高端专业服务平台、集融资平台。同时建设产业跨境合作和转移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交流平台,积极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多功能航运中心和亚太地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

  回归祖国20年的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既有新机遇,也有新挑战。国务院港澳办港澳研究所副所长何德龙认为,“一带一路”将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和广泛的影响,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香港地区的内外发展环境、因素必将在“一带一路”新格局下得到重塑。

  “今年国家提出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构想,这对珠三角城市群加快区域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构建新的发展平台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在何德龙看来,对于香港而言,如何抓住“一带一路”和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并在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建设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都亟待有关学术机构、智库开展深入的研究,描绘宏伟愿景,提出发展战略和精准的对策。

  打造“前台后室”新模式

  “没有内地的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今天的香港。”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系讲座教授叶嘉安在主旨演讲中回顾了香港的经济发展历史。他认为,在工业发展初期,香港经济发展主要靠外来资本,在内地改革开放后,通过“前店后厂”模式(香港与珠三角地区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简言之,珠三角地区开厂生产,香港销售出口)带动了香港GDP快速增长。

  在中国银行(香港)经济及政策研究主管谢国樑看来,“前店后厂”是港粤两地长期合作、共创双赢的结果。根据他的调研结果显示,香港回归20年来,经济更加繁荣,全球金融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并不存在所谓的“香港衰退说”,这充分显示了“一国两制”强大的生命力。

  从世界范围来看,国家或区域的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有着一定的规律。在发达国家,早期以工业为主,现在以服务业为主,我国的产业结构变化也遵循这一规律。20世纪90年代以后,珠三角地区和香港的差距逐渐缩小,“前店后厂”模式失去优势。因此,叶嘉安提出香港和珠三角地区合作的升级版——“前台后室”新区域合作模式,即梳理香港30多年发展起来的生产性服务业的经验,发挥市场经济、国际视野和“一国两制”政策等优势,把香港的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前台”,支持“后室”内地的产业转型。他认为,香港可以依托“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政策,带动香港的企业“走出去”,把外部资源、资金引入香港。

  关于香港在下一步全球发展中的新功能、新定位,谢国樑认为,香港作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运营平台,更适合做高风险的辅助平台,作为境外风投和风险控制的平台。此外,他提出,要充分发挥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作用,通过开发各类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和投资工具,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利用香港进行人民币计价、交易及融资,推动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中的使用。

  推动高增值化服务业发展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看来,未来世界城市发展会形成三个网:东亚城市网、欧洲城市网、南亚城市网。“北京、香港、孟买等城市将成为支点,也只有有了这些支点才可能‘编织’真正的城市网。”他认为,香港应该通过功能定位来成为支点和枢纽,成为“一带一路”的金融中心。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所长钟韵着重分析了粤港两地服务业合作发展的前景。在她看来,“一带一路”倡议带给香港的机遇体现在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为发挥全球城市的功能提供平台,与广东的合作提供制度上的创新三个方面。关于未来粤港服务业发展,她认为,可以通过发展金融、建立期货交易所,开发航运,离岸贸易,进出口科技产品等四个策略,推动高增值化服务业的发展。

  此次会议由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暨南大学经纬粤港澳经济研究中心主办。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