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深刻理解“21世纪马克思主义”
2017-06-21 10:32: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陈锡喜

  观点提示

  “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对象和内容的空间拓展,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不仅需要中国共产党发挥引领作用,还需要增强国外马克思主义者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这项要求又落脚在“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的命题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出了“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命题,较多地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命题交替使用。因此学界对这一命题蕴含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范畴没有特别予以关注,在使用中把它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范畴视为同一个概念,把“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视为同一个命题。那么,值得理论学界思考的是:这两个范畴有无区别?

  当然,“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范畴刚提出不久,现在就给它下完整准确的定义,难度较大,这需要在今后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的互动中,逐步厘清其内涵和外延。然而,由于这一范畴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一方面它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应该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能从它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外延、内涵和主体三个方面的关系中切入作思考,厘清这两个范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自觉确认“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或“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命题的价值,从而更积极地承担“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的责任。

  首先,就外延看,“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的空间拓展,而不只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时间延伸。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研究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而没有经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国家,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这样的社会主义的问题。之所以说其是“马克思主义”的,是因为这一探索研究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之所以说它是“当代”的,是因为它立足于“和平与发展”而非“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致力于通过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进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之所以说它是“中国”的,是因为它立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非“早日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或“阶级斗争始终是主要矛盾”的“实际”,致力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而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时代化”方面,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一致的,但它要从“中国化”拓展到“世界化”,以深化对“时代化”问题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本来是基于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表现的特殊性的批判而提炼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普遍性的,因而,对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来说,它不仅需要回答如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经验,它还需要深入研究在当今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西方社会,马克思主义何以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力?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思想体系批判的有效性何在?应该如何回应超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性质的涉及全人类命运的世界矛盾问题?它在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中,如何能够不仅占据真理的制高点,而且占据道义的制高点?总而言之,“21世纪马克思主义”需要彰显马克思作为“千年第一思想家”的当代价值,以增强在当代世界的话语权。

  其次,就内涵看,“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而不只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基于中国实践来研究“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从而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基于时代特征来研究“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从而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的。而“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不仅需要通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来研究“建设怎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这样的国家”,从而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更要将对这两大规律认识的深化,升华为对什么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怎样实现这样的规律的认识。

  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人类历史并不存在先验的、由自然宇宙演化所决定的线性的社会规律,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反复强调的:“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就认识到什么程度。”而由于实践条件的制约,因而不仅在社会领域中不存在所谓“永恒的历史规律”,甚至“永恒的自然规律也越来越变成历史的自然规律。”“我们没有最终目标。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既然如此,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来说,它就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来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在21世纪的特殊规律,这一特殊规律是马克思揭示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这人类历史发展根本规律在21世纪的表现。

  要升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还需要面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出现新变化的挑战,进一步论证:在经济全球化所导致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优化配置和国际资本强势流动的背景下,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国内和国际领域的表现是什么?资本主义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在世界影响的“扩张极限”在哪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资本运用的“文明极限”又在哪儿?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在当代世界表现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怎样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如何同当代世界治理以及同社会主义国家的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相协调?

  再其次,就研究主体看,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不仅需要中国共产党发挥引领作用,还需要增强国外马克思主义者的作用。

  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核心将继续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但理论界以及国外马克思主义者的作用显然要大大增强。这不仅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需要理论界更深入地研究和阐释,更是因为它要批判当代世界的矛盾特别是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而需要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共同努力。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不能只是依靠中国传统文化去争取世界话语权。

  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一方面要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同时也得承认,在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之间,存在着“非马克思主义”这一广阔的“中间地带”。另外,既然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不能否认有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马克思主义。因此,对于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应该有气度去加强与各国马克思主义者乃至非马克思主义者的沟通和交流。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 陈锡喜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