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初创谱曲手稿
20世纪50年代初,在中华大地上曾经有这样一首歌,几乎人人会唱、家喻户晓,这首歌也唱响了近70年,它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它的歌词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70年过去了,今天人们唱起它来还会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还能让人斗志昂扬!是因为这首歌写出了当年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打败侵略者的坚定信念,写出了英勇的志愿军战士为国家、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家国情怀,写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军人保卫国家安全的坚强决心,写出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崇高信仰!
这首歌的词作者是一位志愿军老兵,麻扶摇。1950年麻扶摇任志愿军炮兵第一师第26团5连指导员。这首歌的歌词创作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即将赴朝作战的前夕,我的父亲门枢也是1950年10月第一批入朝、两次荣立三等功的志愿军老战士,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八师回忆录》中讲述的一段史实,正是这首歌词诞生的历史背景。
1950年7月,驻守中国北部边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突然从垦荒生产转入备战练兵。看到自己亲手种下的大豆高粱就要成熟了,却要放弃掉这些丰收的果实,战士们非常不舍。有的战士出现抵触情绪,有的战士还存在恐惧战争的心态。
我的父亲当时任志愿军炮八师宣传科干事,他的回忆文章中有这样的描述:炮八师各单位是1950年3月分别由湖南省、广东省长途乘火车,到密山县垦荒生产的,至1950年7月份,大豆长势良好,丰收在望,但突然由和平生产转入练兵备战,许多人思想上转不过弯子,是可以理解的。
1950年8月,师党委在通化市政府附近的一座大礼堂里召开全师排以上干部参加的庆功动员大会,在这次大会上表彰了生产建设中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同时动员部队立即转到练兵备战的状态中。王珩师长、李振邦政委都讲了话,肯定了垦荒生产的成绩,并发出迅速投入练兵备战的号召。在这次大会上,师首长特别强调了在帝国主义存在的情况下战争的必然性,尤其是批判和平麻痹情绪,说有的人认为垦荒生产就可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就可以“解甲归田”,回家享太平了等等。
在庆功动员大会之后,各连纷纷召开班、排会议,检查对照和平麻痹思想的表现,要求迅速掀起练兵热潮,准备打仗,保卫边防。
各连的板报、墙报都围绕准备打仗的内容出刊。连师政(师政治部)的油印报纸《迈进报》也围绕准备打仗的内容编排稿件,推动练兵。
在迅速掀起练兵热潮之后,师政多次召开政工会议,研究部队的思想状况,研究制定措施,将部队思想提高到认识美帝本性、仇视美帝罪行的水平上来。宣传科编印了一些美帝罪行的资料发到各连队作为教育部队的参考资料,《迈进报》上也刊登了一些美帝罪行的资料,供连队战士选读。
宣传科长杨祚铭提出:要在连队广泛开展讲战斗英雄故事的活动,要求战士树立革命英雄主义,要求每个战士能简短地讲出两三个英雄人物的故事,如刘胡兰、董存瑞等人的故事。
除了进行政治教育外,党、团组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端正准备打仗的态度。当时,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工作刚刚在部队展开,吸收了众多的青年战士入团,对推动准备打仗的工作,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1950年10月1日——国庆节这天,各连抽出部分战士,参加通化市委、通化市政府召开的庆祝大会。会上听取了市委领导张雪轩的报告和各界代表的发言,会后参加游行,使战士受到一次同群众心连心的教育。当时群众呼喊的口号是:“反对美帝侵略朝鲜!”“美国佬从朝鲜滚出去!”等等。战士们听到这些口号之后,就主动提出来:“咱们解放军去几个师把美国鬼子赶跑得了。”赴朝作战的愿望,开始在战士的心中萌生。(原文刊载:《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八师回忆录》1996年版)
当时的炮一师正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郊执行垦荒生产任务。突然一声令下,部队立即由垦荒生产转入备战状态。在战前动员大会上,麻扶摇作了发言。他在发言稿里写下的一首短诗就是: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鲜,打败美帝野心狼!作为一名连队指导员,他表达出了自己上战场的决心,又做到了给连队战士加油打气。他的发言情真意切、通俗易懂,受到官兵的好评,这首小诗被写到了墙报上、板报上,被战友谱上了曲子,和战士们一起跨过了鸭绿江,唱到了朝鲜战场上。
1950年11月,时任新华社记者的陈伯坚到前线采访,听到了战士们哼唱这首歌,在隆隆的炮火声中,这首歌唱出了志愿军战士们高昂的斗志。后来他从战士们自己油印的小报上又看到了这几句歌词,陈伯坚立即把歌词写进了自己的采访报告中,且将原来的“横渡”改成“跨过”,发表在1950年11月26日的《人民日报》上。也是同一天,著名音乐家周巍峙翻看《人民日报》时,看到了这篇文章,深深地被志愿军战士发自肺腑的豪言壮语所感动,他当场谱上曲子,并用原有的一句话:“打败美帝野心狼”作为歌曲的名字,发表在1950年11月30日的《人民日报》上。铿锵有力的旋律,朴实真挚的词句,这首歌很快被全中国人民传唱开来,同时这首歌也得到了同行们的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这是一首志愿军战歌。周巍峙又受到启发,索性把歌名改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并将原词“抗美援朝鲜”一句去掉了一个“鲜”字,再次发表时,把词作者写成志愿军战士,曲作者写上自己的名字周巍峙。很快,这首歌跨越万水千山又唱到了朝鲜战场上,唱到了麻扶摇所在的部队。战友们惊喜地问麻扶摇:“这不是你写的词吗?”麻扶摇平静地说:“不知道是不是我写的。这两个字‘跨过’,肯定不是我写的。”他当时认为,这几句歌词,谁都写得出来,它表达的是所有志愿军官兵的共同心声。
1953年,在全国开展的群众歌曲评奖活动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获得一等奖。为了给作者发奖,经多方查找,在志愿军炮一师找到了麻扶摇。从此,这首歌的词作者才写上他的名字。
2019年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入选了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今天,抗美援朝的硝烟战火早已散去,我们再次唱起这首歌,仍然可以唱出中国人民不畏强敌的豪情壮志,也让我们更加怀念那些为保家卫国、保卫和平,奉献生命与青春的志愿军战士们!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