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赋予江苏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2018-03-14 09:09: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杨志纯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要内容的红色文化,是激励一代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需要我们牢记新的文化使命,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习总书记先后到西柏坡、沂蒙、古田、延安、遵义、井冈山等地,参观考察红色文化纪念场馆,并对用好红色资源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强调无数革命先烈留下的优良传统是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等等。所有这些,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之后,总书记又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誓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实际行动,为我们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提供了遵循、作出了示范。

  江苏是红色资源大省。在党的初创时期和大革命时期,江苏是我们党活动和战斗的重要区域,涌现出周恩来、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等党的早期领导人,陈延年、赵世炎、邓中夏、陈毅、粟裕等曾在江苏从事革命活动,新四军东进北上抗日、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事件都与江苏密切相关。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江苏这片土地上,现有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1710处,拥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86家,其中革命历史类基地82家,列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的14家,列入全国爱国主义示范基地的21家,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20家。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为我们开展红色文化研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供了肥沃土壤和有利条件。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实施红色文化研究工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纳入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要内容,并结合国家公祭等重大纪念日,广泛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着力打造“雨花英烈精神”“周恩来精神”“铁军精神”等红色文化品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弘扬红色传统、接受红色洗礼,坚定“四个自信”,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共筑共圆中国梦。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不仅为我国发展标定了新的历史方位,也为我们研究和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新的战略考量。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传统、赓续红色基因,使之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精神力量,是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面临的课题。从江苏实际出发,需要在三个方面做好文章。

  一要深化研究,把红色资源中蕴藏的精神富矿充分挖掘出来。红色文化中蕴涵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道德追求和精神境界,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发挥优势、整合力量,协同创新、共建共享,加强红色文化的研究和精神价值的提炼,尤其是深化“雨花英烈精神”“周恩来精神”“铁军精神”的研究阐释,把江苏红色文化品牌擦得更亮。

  二要创新运用,把红色文化更好地传播开来。加强红色文化研究,目的在于资政育人。要注重研究成果转化运用,通过举办论坛讲座、编写通俗读本、组织文艺创作、运用新媒体、实行线上线下互动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讲好红色故事,激活革命历史,扩大受众覆盖,让红色文化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更好地走进人的心里。

  三要用好载体,把红色物质遗产和红色精神遗产有机结合起来。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承载着催人奋进的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既要顺应受众认知需求,加强对纪念设施、遗址和基地的建设管理,运用现代手段,注重现代表达,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又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加强对有形遗产中精神内涵的提炼升华,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实现有形和无形相得益彰,做到见人见物见精神相统一,让红色文化载体更有魅力、更具活力。

  (作者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