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深刻反映和正确引导时代
2017-05-27 10:31:00  来源:文艺报  作者:张炯

  正是基于对文艺与时代辩证关系的深刻认识,基于对文艺的重要性和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艺的繁荣兴盛的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我深信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会响应总书记的号召,提供自己的作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深刻反映时代和正确引导时代,做出不懈的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问题的两篇重要讲话,都深刻地论述了文艺与时代的关系。总书记如此重视文艺反映和推进时代的作用,深情地呼吁文艺家要深刻反映时代,正确导引时代,就是既肯定意识反映存在,也肯定人作为反映主体的能动性,肯定精神对存在的反作用;就是更加全面更加辩证地阐明文艺的社会历史功能,也是把文艺与时代的关系高瞻远瞩地加以深入的阐释。

  所谓时代,指的是人们所经历的一定时空人类社会的历史变动,包含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变化和特定时空的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的变化,以及人民相应的社会关系、思想和情感的变化。每个时代的所有这些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反映到文艺创作中。我国古代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时运交移,质文代变。”说的就是文艺扎根于一定的历史时代,它的内容与形式都必然与一定的时代及其历史趋势相联系。习总书记强调文艺与时代的密切关系,特别强调文艺与特定时代的历史任务相联系,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作为考察当今时代的历史趋势和使命,以此作为指导当代我国文艺的重要立足点,这不但高屋建瓴,还把揭示文艺与时代关系的规律奠定在辩证唯物史观的牢固基础上。

  文艺不仅反映时代,先进的文艺还有助于指引和推动时代的前进

  文艺不仅反映时代,先进的文艺还有助于指引和推动时代的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他还说:“古今中外,文艺无不遵循这样一条规律: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艺都能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离开火热的社会实践,在恢宏的时代主旋律之外茕茕孑立、喃喃自语,只能被时代淘汰。”

  对于文艺与时代的辩证互动关系作如此深切的论述,可以说发前人所未发,真正新人耳目!

  文艺与时代的关系,实质上是文艺与广大人民现实生活的关系。它是构成文艺本质的重要方面。毛泽东在延安便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与人民和时代相结合。以自己的作品鼓舞和推动人民群众去改变自己的环境。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则强调文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不但要求文艺家认识当今时代与延安时期的历史区别,还要求文艺要反映当今时代的风貌,担当时代前进的号角。它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精神既相通相承又有新的发展。而习近平总书记更多联系文艺史的实际,重点要求文艺家要认清我们今天的时代,把握时代前进的历史方向,从而更自觉地承担时代赋予文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蒙田、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等文艺巨人,发出了新时代的啼声,开启了人们的心灵。”从文学史上看,伟大的杰出的文学作品深刻反映时代,导引时代前进的例子不胜枚举。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施耐庵的《水浒传》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城乡各种人情风俗,揭示了推动历史前进的农民起义的必然性。而曹雪芹的《红楼梦》则通过贵族贾府命运的浮沉,反映了封建时代的鼎盛与衰败,以众多典型人物的刻画,描写了贾府内部和社会斑驳陆离的众生相,特别通过宝黛的爱情悲剧和他们所代表的反封建的思想,昭示了未来的光明。恩格斯也称赞巴尔扎克的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他说:“巴尔扎克政治上是个正统派,他的伟大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他认为现实主义使巴尔扎克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而赞赏了代表人民群众的“圣玛丽修道院的共和党英雄们”。列宁更把列夫·托尔斯泰称作“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他指出,这位作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还以卓越的力量表达被现代制度所压迫的广大群众的情绪,描绘他们的反抗和愤怒的情感”,“他作为艺术家,同时也作为思想家和说教者,在自己的作品里惊人地、突出地体现了整个第一次俄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它的力量和它的弱点”。至于《马赛曲》《国际歌》在反映时代和引领时代前进的历史号角的功用已为大家所共知。

  文学艺术之所以能够成为时代的镜子,与作家艺术家拥抱时代的深度和广度分不开,也与作家艺术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分不开

  文学艺术之所以能够成为时代的镜子,成为召唤时代前进的号角,除了作家艺术家个人的才华禀赋,还与作家艺术家自身的努力,与作家艺术家拥抱时代的深度和广度分不开,也与作家艺术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分不开。只有站在时代思想的高度,不但努力从微观的生活细部去把握时代,而且努力从宏观的广角去把握时代,了解社会的结构变动,了解人际关系的变化,了解城乡历史的变迁,了解时代精神主潮的涌动,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和事件,了解历史脉动必然的走向,在这样的基础上创作的优秀作品,才可能既深刻反映时代又能导引时代前进。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