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发展智慧气象 科学抵御风险
2018-03-23 10:25: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刘雅鸣

  今年3月23日是第五十八个世界气象日,主题是“智慧气象”,旨在凸显发展智慧气象在防御和减轻极端天气、气候和水事件影响,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中的关键作用。确定这一主题,彰显世界气象组织及各个国家和地区气象部门的目标和理念,即促进政府和社会公众全方位理解智慧气象内涵,通过发展智慧气象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天气、气候和水事件风险的科学抵御能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更智慧、更科学地抵御灾害风险,对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纵观大气科学发展,从地面气象观测站到气象卫星、从手绘天气图到数值预报,气象监测预报预警领域的每一次突破,都使人类在预判未知、防范风险中更具智慧。当下,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创新、“智慧”升级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融入日常生活。其中,关乎安危冷暖的智慧气象与百姓生活最贴近。智慧气象通过深入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依托气象科技进步,使其成为一个具备自我感知、判断、分析、选择、行动、创新和自适应能力的系统,让气象业务、服务、管理活动全过程都充满智慧。发展智慧气象,既是现阶段气象现代化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实现精细化、专业化、个性化普惠气象服务的重要基石。

  放眼全球,信息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广泛应用,正推动气象科学与技术更紧密交融、气象业务与服务交互性更强,“智慧”正引领着各国气象事业的创新方向。在党中央、国务院关心和领导下,我国气象部门大力推进以智慧气象为重要标志的气象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天气气候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我国已有9颗“风云”气象卫星在轨运行,190部天气雷达参与组网运行,气象观测站乡镇覆盖率达96.5%,气象数据全部实现实时汇交、质量控制和分发;智能网格气象预报全国“一张网”,让预报预测更加精准;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汇集16个部门76类预警信息,公众服务覆盖面超过90%。气象现代化稳步推进,为发展智慧气象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减少气象灾害损失、护佑人民安全福祉提供了可靠支撑。

  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气象需求正转向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转向生活性、生产性、生态性,呼唤更加智慧的公共气象服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呼唤更加智慧的气象保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联手抵御全球变暖背景下日益加大的极端天气、气候和水灾害风险,维护各国共同利益,呼唤更加智慧的风险管理支撑。这就要求我们深刻理解发展智慧气象的重大意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力推动智慧气象发展。

  我国气象部门肩负着捕捉风云变幻、护佑百姓冷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崇高使命,站在时代发展和全局高度大力发展智慧气象,是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厚植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基础,紧跟世界气象科技发展潮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气象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以智慧气象为重要标志的更高水平的气象现代化。推动气象观测社会化和智能化,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防御提供全天候无缝隙的观测信息,为精细化服务提供更有力的大数据支持;充分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设全覆盖、智能化的气象预报业务体系,做出更精准的天气预报;积极践行国家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广泛开展部门合作,推动气象信息与海洋、水文、地震等涉灾领域信息的深度融合,共同开展基于影响的多灾种预警服务,提高对极端天气、气候和水事件的综合防御能力;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理念,发展以用户为中心、面向全媒体的智慧气象服务,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涵,将精准预报更智能地提供给每个人、每个行业,满足个性化需求;大力开展气象科普宣传,促进全社会对智慧气象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公众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与能力,为服务保障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