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你可曾见识过“环保闹”
2017-09-22 15:34:00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小七

  最近,一家名为舍弗勒的德企有点闹心。他们的滚针原材料供应商上海界龙金属拉丝有限公司“由于环保方面的原因”被迫停产,连带可能导致其49家汽车整车厂的200多个车型面临停产,相当于3000亿人民币的产值损失。

  9月10日界龙断电停产,9月14日舍弗勒发出“紧急求助”,到9月18日22:50,舍弗勒发布最新官方声明,澄清其“目前对主机厂整车生产影响可控”,这离此事在网络大范围传播还不足12小时。

  整个事件的发展演进速度之快,令观者怀疑看了一出闹剧。舍弗勒卷入的“滚针门”,在大众的“造假门”后,让德国品牌多年来苦心经营的高品质、重环保的声誉和口碑持续崩坏。

  不得不说,舍弗勒有点冤,因为至少从目前信息来看,除了对上游供货商疏于管理,其自身不存在什么明显的环境违法行为,可是坏就坏在那一闹,挟3000亿试探地方政府底线,发现苗头不对马上变脸,可见所谓巨额损失只不过是他们臆造出来与政府谈判的筹码,各种苦情姿态只不过是摆拍博同情,舍弗勒抖的这个机灵,最终只剩下尴尬二字。

  像舍弗勒这样的“环保闹”,一直以来似乎都很有市场,尤其近几年来环境执法力度加大,闹的声势也越来越大。中央环保督察、强化督查的过程中,讽刺“环保来了让大家都喝风”的怪话也不绝于耳。犯了别的罪,都托人情走门路,把罪行往轻了说。可到了犯环保的罪,却千方百计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往大了吹。这不得不说是当今中国的一大悲哀。大概这种拿着缺德当理说的事儿何时绝了,环保法治意识才算真正在人们心里扎根了。

  舍弗勒事件也是个机会,让大家都明白,环保不是请客吃饭,总要付出代价。面对有些企业的所谓“求救”,也需要认真对待,分析清楚事实和形势,不可轻易让步。如果是在地方环保部门屡屡督促下,一些企业仍然采取观望、拖延的态度,迟迟不进行环保升级改造,这样的企业被淘汰,没什么好惋惜同情的。总有一些抓住机会,积极落实环保政策的企业会继续生存下去,而且活得更好。这样的优胜劣汰,才是经济蓬勃发展的好现象。

  对经济建设来说,环保手段犹如一把手术刀,目的是留下技术先进的、环境友好的,淘汰破坏环境的、生产方式落后的,最终练就一副健康有活力的肌体。环保政策的收紧,短期内可能有“阵痛”,但这样的“冲击”更是行业升级和企业转型的动力,对此,没有必要过度担忧,更不能因为少数人的唧唧歪歪而怀疑环保的正当合法性。

  正如上海浦东新区环保部门对舍弗勒的回应中所说,政府对于环境违法企业绝不让步。所以,再想往环保身上泼脏水也多考虑后果,说句实在的,没人会怕的,闹也没用!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