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全民盯防是治污良策
2017-06-14 10:48:00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张 毅

  近年来,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切肤之痛”。在实践中,科技设备监控、委托第三方监测、环保部门监管三类监控方式又存在“防不胜防”的问题。要想填补这些治理缺陷,在政府作为环境治理第一责任主体的基础上,调动社会公众参与提升环境质量的积极性,让环境治理主体逐步多元化,是实现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务实之举

  一方面,污染源点多面广,随机发生;另一方面,环境监控专职队伍人员有限,力不从心。如何破解“防不胜防”这个长期制约我国环境治理效能的难题?对此,陕西省近日试点启动 “全民盯防污染源环保志愿者行动”,发挥全民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未来两年,当地将有万名志愿者以网格化为阵地参与到盯防污染源行动中来。

  近年来,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切肤之痛”。上到中央力度空前的环境专项督查,下到地方各类“铁腕”“问责”行动,无论从经费投入还是责任落实看,都比以前大大加强。然而,在经济结构、能源结构、气象条件、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下,我国的环境质量形势目前依然严峻。

  目前,我国基层环境污染监控大致有三类:科技设备监控、委托第三方监测、环保部门监管。相对以往,成绩明显。不过,随着各地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日趋严厉,上述办法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两个“防不胜防”。一是,面对经济中高速增长过程中量大面广、隐性随机的污染源隐患,行政环境监督队伍力量有限,往往陷于顾此失彼的窘境。二是,环境治理主体的监督与被监督的角色置换会导致“利益趋同效应”,如果一个地方发生环境污染灾害,原本监督污染源的地方环保部门就会成为舆论监督的对象。现实中,个别地方环保部门基于规避考核、问责的诉求,自觉或被动地参与到环境质量数据造假中来。

  那么,谁来填补上述治理缺陷?在政府作为环境治理第一责任主体的基础上,调动社会公众参与提升环境质量的积极性,让环境治理主体逐步多元化,成为实现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务实之举。公众广泛参与环境治理监控,具有机动性强、覆盖面广、积极性高、采样均衡、不易发生寻租弊端等优势,只要激励、组织得当,必将成为政府环境治理的有效补充。陕西省试点启动的 “全民盯防污染源环保志愿者行动”,就是发挥公众作用的有益尝试。

  笔者注意到,陕西省相关试点探索是有具体组织和推进计划的。据报道,当地从今年6月份起至2018年3月份,首先将在关中城市群进行三级网格试点;来自高校、青年组织、妇联组织、环保社会组织的万名志愿者按照每个试点网格配15名志愿者组成网格志愿者小组,对网格内重点污染源及其他污染现象不定时盯防并上传信息。通过网格化志愿者监督员,陕西加强监督试点城市重点大气污染排放企业,同时对散煤、秸秆等生物质焚烧、“散乱污”企业等涉气环境污染行为包区域监管,形成全民参与的公众监督模式。与此同时,陕西还将组织群众代表走进环保部门和企业,实地了解环境保护工作的流程和知识,提高大众参与环保监控的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为了群众、改革依靠群众、改革让群众受益。笔者以为,陕西的“全民盯防污染源环保志愿者行动”,体现了“为了、依靠、受益”的要求,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工作中的创新尝试。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