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强化督查推动环境管理转型
2017-04-21 10:46:00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刘贤春

  应付检查、数据造假、阳奉阴违、顶风作案等现象,也在考验着环境管理者。环境保护面临的重重阻力和困难,揭示着环境管理转型势在必行。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涵的生态环保工作,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履行的一项硬性职责。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不仅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也对环境管理转型提出了新要求。

  近日,环境保护部在京津翼及周边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进一步吹响了环境管理转型的“集结号”。

  这次时间较长的强化督查,目的是要强化地方大气污染防治督查整改,实际上也包含着环境管理转型的探索实践。从已有的信息分析,此次强化督查在思维、模式、路径、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较过去有全新的改变,对于探究可复制推广的环境管理转型路径有着积极意义。

  笔者认为,此次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给了人们期待。

  第一, 在管理对象上,由过去重管事转变为重管人与管事相结合,实现环境管理主体对象的转型。

  当下的环境管理,不论是在省市层面还是在县区层面,主体对象多是奔事而去;环保人员到了企业,都是奔着污染处理设施或者具体事件的现场,很少直接面对企业老总和政府官员。也就是说,管理的焦距对准的主要是事而不是人,结果就成了就事论事,很难触动具体负责者的灵魂,往往造成了“环保人员前脚走后脚问题依旧”的局面。而应付检查、数据造假、阳奉阴违、顶风作案等现象,也在考验着环境管理者。环境保护面临的重重阻力和困难,揭示着环境管理转型势在必行。

  笔者在企业进行调查时发现,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没有绷紧环保这根弦,没把环保摆到正确的位置。全年拿不出一次研究环保工作的会议记录,没有一纸年度环保工作计划和总结,厂区处处充满着安全宣传氛围却鲜见环保宣传痕迹。环保人员到企业检查工作,企业法人很少露面。这些软性为零的尴尬,是环境管理重事不重人的必然结果。

  因此,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需要通过深入分析前期督查“整改问题不到位”的原因,总结长期以来环保管理乏力的教训,把管理主体对象由过去重事转变为重人与重事的结合。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相关负责人在前段时间举办的第一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培训中指出:强化督查的对象是督企、督政,对地方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环保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责任不到位的,要追究责任,向社会公开。这明确了强化督查实现了环境管理主体对象重人与管事的并重。

  人的意识决定人的行为。管好事先要管住人,这样就会事有人做、责有人负。尤其是环境管理,牵住有决策权和决定权者的手,就牵住了环境管理的“牛鼻子”,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转变环境管理主体对象,是推动环境管理转型的重要因素,是提高环境管理效益的巨大推力。

  第二,在管理目标上,由过去的重污染防治转变为重推动发展转型与污染防治相结合,实现环境管理由当前目标向长远目标的转型。

  笔者以为,环境管理以防治污染改善环境为目的,这是环境管理当前要实现的目标。环境管理的长远目标应是推动和保障经济转型,进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当下的环境管理,瞄准的是当前要实现的目标,即通过实施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来实现污染防治和环境质量改善。然而,这种目标的效果,往往是高投入低回报,很多环境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总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这样的顽疾在企业的环境管理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环保管理人员到排污单位监管执法,查的是污染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测的是污染物排放达不达标,认的是企业有没有违法行为,对于产业结构、产业形态等却涉及不多。因此,未能抓住污染防治的本质,即便有时达到了环境管理当前的目标,却对长期形成的粗放式的发展结构调整、转型发展触动不大。而环境管理是倒逼地方转型发展的一个有力手段,瞄准转型发展的长远目标,并与防治污染紧密结合,才是环境管理追求的目标和方向。也只有这样,环境管理才能适应环保新形势、新要求,发挥出倒逼经济发展转型和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作用。

  正在开展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积极调整环境管理用力方向,把环境管理的落脚点放在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长远目标上,并着力在人的思想意识上下足狠劲,尤其是对主政主责者,要层层传导压力,通过综合手段的到位,产生倒逼效应,让地方党政领导、企业法人真正认识到,粗放式的发展思想再也行不通了,必须与过去的发展思维模式彻底决裂。这将是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所要探究的答案,也应是今后环境管理转型的着力点。

  防治污染意在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改善了,也能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只有主宰环境的人,特别是主宰环境决策的人,真正从灵魂深处把环保与经济放在科学发展的“同一起跑线上”,才是环境管理真正要义的归宿。

  第三,在管理机制方式上,由过去的重地方及单兵作战,转变为重调集优势管理资源与兵团式作战相结合,实行环境管理模式的转型。

  本次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统一抽调各省(区、市)业务骨干5600人,组成28个督查组,开展驻点督查。其特点是:集结了优势管理资源;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组织严密;开展兵团式作战、小分队行动;作风严谨,管理精细。同时,促使地方政府及环保部门积极采取配合、协调等措施。很显然,这是带有环境管理机制转型方式的一次重要探索。

  毋庸置疑,以地方为主及单兵作战模式的环境管理机制,长期以往形成了管理疲劳化、套路化、僵化和人情化等诸多弊端,存在着地方干预、管理缺位、懒政和执法不严、尺度不一、工作不平衡等问题。捏不紧环境管理拳头,震慑不了环境违法行为。比如,联防联控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但在地区为战、单兵作战的管理情形下,往往容易导致形联心不连、联而不紧密的情况,或者防而难控、控而落空,难以形成联防联控合力。而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这一管理机制方式,很好解决了上述问题。

  有理由相信,经过总结完善,这一管理机制和方式将会更好地运用于环境管理工作,发挥出创新性的作用。

  第四,在管理技术上,由过去的重人的要素,转变为重人与运用现代信息及科学技术要素相结合,实现管理能力提升的转型。

  现实的环境管理主要发挥人的要素作用。这是任何一项工作的基本必备要素,无可非议。但笔者注意到,基层环境管理基本上都只能靠人的因素,工作量大,管理成本高,效益平平。最苦恼的是,环保管理人员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管理对象还不当回事。有时候,环保部门因缺少技术手段或技术支撑,经常为无法对环境违法行为实施严惩而干着急。在这种情况下,环境管理能力和水平受到了影响,成为环境管理的软肋。因此,加强现代与未来的环境管理技术应用与能力强化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

  为此,本次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可积极探路,从重人的要素向重人与重应用科学技术要素转型,为提高环境管理能力和水平试水。

  事实上,国家有关方面正在加紧环保领域新技术、新装备(设备)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机器人、遥感卫星、直升飞机等现代先进尖端新设备(装备)、最新信息技术等已在环保领域得到了应用,为提高环境管理能力和水平提供了强大的支撑。相信通过本次强化督查,我国环境管理将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