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壮大江苏发展的绿色力量
2017-04-14 15:15:00  来源:群众  作者:黄高峰 吴国玖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代表着发展和延续;良好的生态是最普惠的福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明确将“绿色发展”作为我国今后发展“五大理念”之一提出。去年11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李强书记提出,要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调江苏要走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为江苏经济指明的方向,就是要彰显发展的“绿色”底色,用“绿色”力量来激发出江苏经济的内生动力。

  与省党代会提出的方向和要求比,目前江苏的“绿色”力量还不够强大,整体的经济发展在取得诸多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较明显的问题,资源与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尚未得到缓解。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硬约束,生态环境仍是突出的“短板”。“十三五”期间,为了真正让“绿色”力量成为江苏经济的内生动力,应该针对上述问题,重视从六条路径壮大“绿色”力量,并最大限度地放大“绿色”力量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路径之一: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绿色发展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我省经过30多年高速工业化,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紧,苏南有些地区开发强度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因此,必须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适应绿色发展要求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环境风险防控。一是加强水源保护。应建立完善水源地预警和应急机制,强化污染源头控制,加大截污治污力度,实行强制清洁生产、排污许可制度,让水质更优。应为南水北调清水走廊作出生态贡献的沿岸地区向上争取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进行生态补偿,省财政也应给予相应支持。二是加强国土保护。应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和基本农田有关制度,大力防治水土流失,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用地标准的规定,严格土地利用监管,让土地利用效率更高。三是加强大气保护。应积极调整能源结构,降低煤炭使用占比,确保工业生产、建筑粉尘、汽车尾气、餐饮烟尘等稳定达标排放,让空气更洁净。

  路径之二: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十三五”期间我省应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进程,使生态文明建设依法有序推进,同时也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做到于法有据。应积极以生态保护和恢复为重点,推进生态环境体系建设;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人居环境建设;以环境管理能力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高效、稳定、配套的能力保障体系建设。重点是推进长江、运河、淮河、太湖、通榆河等重点流域环境治理,加快徐州煤矿塌陷地修复、苏南污染土壤治理以及各地区工矿废弃地的修复、复垦等工作。

  路径之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集聚化、循环化的要求,以循环经济和延长产业链为抓手,实施循环经济科技专项行动,推行清洁生产,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对各类工业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合理确定各类空间的规模、结构和布局,构建生态产业网络和循环经济产业链。制定并实施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有效措施,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共生,促进资源能源节约,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产出率。开展重要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减量化、资源化、产业共生链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和应用。加快清洁能源使用,科学有序开发清洁资源。江苏是光伏产业大省,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分布广泛,应探索水电、风电、光伏发电与精准扶贫对接的有效途径,创新清洁能源开发模式。助推绿色技术发展,发展适宜各地区的节能低耗、低污染的绿色工业,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效益显著、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资源产业化道路。

  路径之四: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一是发展先进制造业。紧紧抓住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形成的倒逼机制,通过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落实《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制造企业装备升级计划和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推动重大技术产业化和重大产品应用推广,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双管齐下”,着力培育物流、信息、科技、商贸等新业态,努力做优做强一批互联网平台企业。加快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建设,推动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充分发挥江苏独特的生态人文优势,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健康养老、运动休闲等产业,大力培育以自然风光、乡村文化、农耕休闲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村庄。强化服务业发展基金和引导资金作用,支持苏北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三是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江苏是经济大省、农业强省,在发展生态农业上应积极探索。结合微循环生产模式,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形成有机农业生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三产互动的多元化发展态势。推动生产与生活、养殖业与种植业的生态循环发展,实现农业多元化、村镇景点化、农民多业化、资源产品化,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生产带,打造江苏农业特色品牌。围绕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水平。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和农机作业配套设施建设,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围绕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引导带动更多资金投入现代农业建设。

  路径之五:大力实施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一是大力促进业态创新,促进园区从制造业为主转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结构转型。二是加大淘汰落后和低端产能的力度,严控过剩行业新上产能。着力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低端低效产能,推动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清理整顿县级以下工业园区,关停并转区内布局不合理的化工、焦化、钢铁、水泥等重污染企业。三是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和技术进步标准。强化规划环评的约束和指导作用,制定产业开发规划的产业、工艺环境准入清单。推进重点产业能效“领跑者”计划,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四是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开展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建立绿色循环低碳产业发展体系。

  路径之六: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并进,做好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工农互补大文章。深度推进“多规合一”,着力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引导产业集聚集群发展。进一步提高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快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提升城镇特别是县城所在镇的城市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为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推动小城镇主动融入周边城市产业布局,有序承接关联度强的城市产业转移,培育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品牌特色乡镇。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研究室)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