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基层视角看全科医生数量不足问题
2018-11-12 10:59:00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程守田

  全科医生是指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执业的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定位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也是完成我国分级诊疗中“首诊在基层”的主力军。我国全科医生制度于2011年提出,起步晚,经验少,配套体系尚不完善,学科建设相对滞后,全科医生队伍处于总体短缺状态。

  发展现状体现为“三个矛盾”

  社会需求旺盛与实际供给不足的矛盾。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健康服务的期望也逐步由“病后治疗救命”,转向“无病先防、发病早诊早治”,并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趋势,因而供给能力不平衡不充分的瓶颈问题愈发明显。另外,截至2017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且老龄化速度呈明显加快趋势。同时,区域疾病谱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以费县为例,2016年、2017年慢性病致死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分别为86.8%、88.7%。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慢性病人的健康干预,以至全体居民的健康服务,都迫切需要“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承担这一任务的主力军,正是在社区和乡村服务的全科医生,因而这一群体数量严重不足、工作机制不完善的短板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高质量服务需求与低层次发展水平的矛盾。鉴于全科医生的职能作用,对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要高于专科医生。但目前在基层的全科医生中,只有极少数是高校培养的“5+3”(5年本科、3年全科规培)全科医生,大多数是由专科医生通过转岗培训取得岗位资格。而且,第一学历构成中以专科、中专为主,职称构成也大多集中在初级、中级,整体学历职称相比专科医生偏低。全科医生发挥作用的两个主要平台:一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与多数家庭签订的是免费服务包,服务项目有限;二是分级诊疗制度,相应的工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全科医生服务质量整体不高。

  政府高度重视与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的矛盾。201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2018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各级也从行政指导、政策引导的角度出台了系列指导性意见。但是,由于基层全科医生属于新设专业类别,配套机制不完善,在实际收入、社会认可度上都要低于同级临床专科医生,造成医务人员从事全科医生的意愿不高。比如有的地方有专科医生参加了转岗培训但中途放弃,并且现有全科医生也多数从事临床专科岗位。

  三个主要制约因素

  培养周期偏长。全科医生在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接受比专科医生更加广泛而漫长的医学训练。目前,我国培养全科医学主要为“5+ 3”本科模式和“3+2”专科模式,经过5年或3年高等医学院校教育,再进行3年或2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至少5年才能培养一个全科医生。再加上这是一门新兴专业,招生规模有限,短期内全科医生数量不足的问题难以得到根本性解决。

  培养模式不活。虽然部分高校开设了全科医学专业,但由于起步晚,学科建设还处于摸索提升阶段,培养规模也有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为弥补人员短板,很多地方采取专科医生转岗解决,参训人员接受1个月的理论培训、10个月的三级医院带教培训、1个月的县内实践基地锻炼,这种模式培养的全科医生工作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效果不够理想。

  岗位吸引力不足。全科医生主要面向基层服务,就业在乡村,而目前城乡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依然明显,全科医生在生活环境、工作条件、个人待遇、职业前景等方面都面临诸多现实问题。首先,受就业方向限制,在高校招生时,全科医学专业就缺乏吸引力。其次,在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时,乡村医疗机构依然会错失多数优秀人才。再次,相当一部分在基层就业的全科医生,积累一定经验后就会跳槽,近年来城市医院虹吸了大量基层人才。

  建议从三个方面重点着力

  国务院《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已达25.3万人,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1.8人,5年来总人数增长了1倍,但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突出。如江苏、上海、北京、浙江等4省份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数高于3人;陕西、江西、辽宁等7省份低于1人;21个省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下,其中包括山东、河南、四川等人口大省。全科医生培养和队伍建设,需要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多方共同努力,多策并举推进。

  拓宽培养渠道。在以学校教育为主、转岗培训为辅的现有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更多形式的培养渠道,以弥补全科医生空缺岗位。扩大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专业招生规模,每年招收数量不低于当年招收计划的20%,并适当增加“3+2”模式的全科医生培养数量,缩短培养周期。加大转岗培训力度,原则上在基层医疗机构执业的所有专科医生都要经过培训加挂全科医学执业资质,鼓励城市医院的专科医生参加转岗培训并下沉乡村服务。探索全科医生特招办法,引导具备执业资质的乡村医生、个体行医等社会群体参加全科医生培养培训,扩充人员总量。

  加大培养补助。建立全科医生公费培养制度,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优先保障全科医学专业,对在读大学生由各级政府按比例承担学习费用,并给予生活补助。对“5+3”“3+2”模式培养的全科医生,与基层医疗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其后续规范化培训期间,由政府出资“带薪培养”。对参加转岗培训的基层医疗机构在职人员,由政府全额承担学习费用,并发放生活补助。

  保持队伍稳定。参照教师、护士等岗位补贴政策,实行全科医生岗位补贴制度;督促基层医疗机构完善考核评价和绩效工资机制,优先向全科医生倾斜,提高经济待遇。注重选拨优秀全科医生兼职管理岗位,落实优先晋职晋级、评先树优等激励政策,增加职业荣誉感。基层医疗机构招聘技术人员时,单列全科医学专业招考计划,给予放宽学历限制、降低录取分数等倾斜政策,同时要签订服务协议,规定最低服务期限。城市医院招聘引进基层在岗全科医生的,要根据所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通过下沉帮扶、上挂提升等手段,帮助基层填补人才空挡,承担对等责任。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