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志愿服务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实践
2018-03-23 10:44:00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燕乃敏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也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实践。目前,“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已成为社会共识,志愿服务成为市民群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

  坚持“全局谋划、党建统领”,以顶层设计引领志愿服务全新方向。一是坚持整体布局。立足新兴城市、移民城市,城乡交织、市区一体的区情,以及流动人口多、社会构成复杂、社会治理难度大的实际,将志愿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胆探索实践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新路子,有效弥补政府与市场管理服务的不足,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组织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大格局。二是坚持长远规划。制定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列出建立比较健全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和激励保障机制时间表。三是坚持高位推动。成立全面推进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志愿服务管理中心、志愿服务总会、志愿服务联盟,在基层镇街、社区、村居相应成立志愿服务日常管理机构,配齐配强专职人员,形成整体协调联动的管理体系和运行终端,纵深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四是坚持党员先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员志愿服务纳入基层党建范围,按照“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志愿服务组织、一名党员就是一名志愿者”的思路,建立区域化党员志愿服务联盟,注册党员志愿服务组织,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形成党建统领、党员带头、各方联动、全社会志愿接力的生动局面。

  坚持“固本强基、完善要素”,以规范管理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开展。一是建立全面覆盖的服务阵地。按照“合理布局、有效覆盖、便民实用”的原则,在各镇、街道建立志愿服务中心,在社区(村居)、学校(医院)设立志愿服务站(室),在居委会、居民小区建立志愿服务点,在各服务窗口、办事大厅设立志愿服务岗,搭建规范统一的常态化志愿服务矩阵,为志愿者开展服务提供便利。二是打造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依托数字信息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志愿服务网、配套手机APP应用,实现志愿者及志愿服务组织注册登记、服务计时、管理考核等信息的电子化管理。三是建设骨干孵化的标准基地。建设志愿服务孵化指导中心,提供政策咨询、组织筹建、项目策划、人员培训、办公场地等一站式、标准化的孵化服务。制定志愿者骨干“种子计划”,建立多层次的志愿者骨干培训体系,培育志愿者骨干,打造志愿服务核心团队。

  坚持“项目运作、专业服务”,以做强品牌激发志愿服务蓬勃生机。一是注重项目化运作。出台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建设的意见,依托手机APP项目备案登记平台,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征集活动,将征集到的惠民志愿服务项目,分类纳入志愿服务项目库。实行“征集、评估、发布、实施、考核、表彰”六步走,对确定的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公开发布和现场领受,由项目承担团队签订项目承诺书,规定实施周期,项目实施完成后由项目考核组实地考核验收,实施情况在志愿服务网上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二是注重专业化服务。围绕社会关切和群众需求,重点推进安全生产、医疗卫生、扶贫助困等行业志愿者队伍建设,实现社会大局、民生需求与志愿服务的有机统一。三是注重品牌化培育。本着打造传承百年志愿服务品牌的理念,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报志愿服务版权保护。在志愿服务品牌统领下,开展一系列亮丽品牌项目。

  坚持“正向激励、多元参与”,以完善保障促进志愿服务遍地开花。一是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将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单位和干部年度考核,在道德模范评选、干部提拔任用、个人评先树优、发展入党入团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真正让志愿者受尊重、有地位。二是建立积分回馈机制。实行服务积分量化管理,积分累加可以享受银行、通讯等服务机构VIP服务,免费健康查体,直至享受地区劳动模范待遇,政府提供免费养老服务。成立爱心商家联盟,招募涵盖餐饮、零售、住宿、旅游等领域的爱心商家,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浓厚氛围。三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将志愿服务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提供强力保障。同时,积极探索志愿服务组织承接相关服务项目、鼓励社会捐赠资助等经费筹集措施,形成“财政保障,社会支持”的经费筹集模式。

  (作者系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委书记)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