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发挥好东部地区挑大梁作用
2024-10-24 10:20:00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张林山 陈怀锦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提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东部地区依靠自身区位优势和先发优势,抓住发展机遇,实现率先发展,取得诸多瞩目成就,在全国发展大局中起到了挑大梁作用。

数据显示,2023年,东部地区以全国9.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40.2%的人口,贡献了全国52.1%的生产总值、79.4%的进出口总额,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北京六省市财政实力居全国前6位,财政自给率均达到60%以上(除山东外)。区域创新水平在全国乃至全球名列前茅,2023年东部地区R&D经费投入强度平均达到3.2%,超过OECD国家平均水平;《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显示,深圳—香港—广州城市群、北京市等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10位。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成绩,东部地区高技术制造业产值稳步增长,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快速推进,新兴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各地区积极谋划部署未来产业发展。

在对外开放方面,东部地区实现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全覆盖,在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层面取得新突破,2024年上海发布117条自贸区新政细则,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东部地区在经济率先发展的基础上,还承担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样板的重任,各地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共建、共享、共保、共治”协同治理机制,加快发展分布式新能源、沿海核电、海上风电等,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东部地区锐意进取,全力担当好深化改革“排头兵”、制度创新“试验田”,在经济、科技、金融、对外开放、生态文明、社会治理、政务服务、营商环境等多个领域探索出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东部地区承担着重大使命,不仅要继续保持其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当好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定器;更要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当好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扭住实体经济不放,推进两化融合、两业融合、数实融合,建设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世界一流企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要持续加强基础研究投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融通创新生态,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率先探索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优化市场准入环境,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探索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构建数据治理体系,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

推动内外开放融合发展,打造引领性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巩固东部地区开放先导地位,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高水平“引进来”,积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确保“引进来”的商品、技术、服务、制度等留下来、融得深、用得好。积极“走出去”,健全企业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向世界推介在“中国场景”生成的优质经贸规则、优秀制度创新成果。加快探索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制度规则。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世界级城市群,推进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全球城市建设,提升城市融入全球网络的韧性。

瞄准共同富裕发展目标,打造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样板。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协作力度,提升乡村振兴质量和水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公共服务优质高效供给。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完善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打造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