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牵住高质量发展“牛鼻子”
2020-11-27 10:26:00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作者:何立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核心”二字在党的文件里,使用非常谨慎、少而又少,但创新一词是例外。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这实际上是进一步突出了创新的重要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不仅把创新置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而且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在规划编制史上还是第一次。

创新是贯穿“十四五”规划乃至2035年远景目标的主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是针对国际经济发展格局形势变化、更好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部署。

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根本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经济从依靠要素驱动转向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从依靠规模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是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主要支撑,是保障国家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基础。

目前,我国已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创新指数位居世界第14位,是唯一跻身前15位的发展中国家。

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基础研究、应用基础能力比较薄弱,关键核心技术短板突出,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体制机制和创新生态建设有待完善,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创新体制及创新水平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从创新效果来看,科技成果转化率大致只有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左右的平均水平。从市场主体研发投入看,国际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一般为2%—3%,我国制造业的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为1%,一般中小企业研发投入还更少。由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部分关键自主核心技术缺失,导致一些高端技术对外依赖度较高。

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既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国内大循环的关键。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必须调整那种过度对外依赖的技术政策、产业政策,必须在一些关键领域强化以进口替代为目标的产业政策。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加强创新的突破口。因为企业既有直接面向市场的灵敏机制,又有实现自主创新的机制、条件,还有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先天优势。要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

一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夯实创新基础。

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可对企业投入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加大对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创新政策落实力度,积极发展创投、风投等股权融资对创新的支持。

加快构建企业主导的创新机制,打破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的界限,建立跨界创新联盟,促进产学研用贯通,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促使企业成为创新发源地。

二要以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为重点推进技术创新。

据统计,专利技术的70%左右与制造业高度相关。一个国家或地区制造的商品越复杂、制造工艺越先进,就越能发展更先进的产业。

三要完善创新机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企业家往往是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要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实现有效产权激励,完善政府资助项目科技成果专利权向发明人或设计人、中小企业转让和利益分配机制,健全科研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机制及其预期,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促使企业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

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要充分依托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与完备产业体系的基础,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

一要完善政府政策安排,支持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活水。政府要加强对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短板的研发支持力度,加强对冷门学科、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政策安排,优化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基础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

二要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基础研究平台的建设与创新资源的开放共享。

要积极支持、引导市场主体对工业信息化及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投资,聚焦发力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三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

在科研与创新活动中,需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要用好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又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作用,发挥竞争机制对市场创新主体的激励作用,完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及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

四要采取产业政策与金融工具,扶植创新型产业或企业的发展。

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创新的试错功能,利用市场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和活力。

开展多元化科技交流合作

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两轮驱动,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与世界主要创新国家开展多元化科技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和构建多边科技合作机制。

一是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造就更多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

二是加强产业技术研发和创新领域的国际合作,创造条件更多、更好地利用国际上的创新研发资源。

三是实施规制、规则、管理、标准的制度型开放,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

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创新人才集聚+资本集聚+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谋划和推进:

一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专利侵权,让擅长科技创新和发明的人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二是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在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成果评价、收益分配等方面先行先试,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科技产出效率。

三是在创新能力一定的情况下,创新所依赖的外部因素越多,创新环境越好,创新成功的可能性越大。要营造勇于创造、宽容失败的氛围,构建完善创新收益预期和回报机制。

(作者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务部主任,长三角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