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遵循经济规律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8-03-07 09:50:00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杨英杰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这一重大政治宣示和战略判断的背后,是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开放的持续扩大,我国经济体量稳居世界第二,经济质量也不断提升。但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等等。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需要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上下功夫,以期尽早实现经济发展之战略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这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转变发展方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引发质量变革。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资本和资源的大规模投入对国民经济总量的迅速增加功不可没,而于今此三大生产要素皆面临瓶颈约束: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使得过往依靠低成本劳动密集型产业红利退去,实体经济转型不够导致高杠杆风险堆积;独生子女政策诱致数十年来国民储蓄率高居全球,资本边际收益日下,已是学界共识;资源过量开采引发生态环境触及底线,保护生态这一发展的“生命线”已是刻不容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关键处,在于落实“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根本要求,遵循经济规律,推动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优化经济结构,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特别是金融服务要围绕实体经济运行,既要消除资金空转带来的泡沫风险,也要防止金融收缩过度引发资金成本过高,挤压微观企业生存空间。此处关键点在于,亟须进一步优化金融体系内部结构,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空间,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降低金融资源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结构实现效率变革,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转换增长动力,紧要处在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达致动力变革之目的。从制度建设入手,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万千市场创新主体。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无论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还是转换增长动力,第一位的就是要尊重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求的是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要求的是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不断转换增长动力中实现增长。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全面领会、真正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