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探寻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2017-06-28 08:48: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蔡 昉

  明年是我们改革开放40年,在总结改革开放经验的时候,应该比30年、20年、10年了解更多的信息,有更少的困惑。我们过去4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是靠什么推动的?当然靠改革开放推动的。因为当解决了一系列的体制问题,清除了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的积累障碍,或者配置障碍的情况下,经济会改善。但是,为什么只有中国能够在40年里实现9.7%、9.8%的高速经济增长?这其中应该有一些独特的东西要回答,因为没有其他的国家能够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实现这么高的经济增长。

  这个额外的经济增长来源是什么呢?除了靠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积累,至少有一半的因素来自于生产率的提高,我们把它叫做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因此我们要看一看,投入驱动的这部分经济增长动力和生产率驱动的这部分经济增长动力,在未来会是什么样的。

  首先,劳动力人口在2010年达到峰值, 2010年就成为了中国的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含义,就是人口红利达到了峰值,从此以后转入负的红利。很显然,劳动力短缺了,过快的资本替代劳动导致资本回报率下降,所以做企业的人都会说,过去我们做什么,只要能够融到资,得到投资者的支持,就能赚钱。现在不差钱,但是我们的回报率不高,找什么项目都赚不到多少钱。这就是总体资本回报率下降,在所有行业中的一个基本表现。因此,传统的经济增长动力消失是必然的。关于可持续的劳动生产率,我想也是逐渐在下降。

  最近我把改革开放时期所赖以支持的生产率做了一些分解,由哪些因素构成?我们发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整体上支撑了中国经济的56%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还有44%就来自于三个产业之间资源的重新配置,特别是劳动力的重新配置。但劳动力转移速度放慢,资源重新配置对生产率的贡献会显著下降。这并不是我们犯了什么错误,而是我们到了这样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速度要下行。

  在需求侧,也就是说人民生活的改善,在过去40年多数时间里,我们是靠把穷人,把低收入者变成更高收入者的脱贫为主的改善方式。今后,越来越是一个稳定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过程。其实这个定义是一个相对概念,不管你的收入多高多低,中间那段人就是中等收入群体。我们中国已经有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了,它是动态的,平均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这种中等收入群体,还不够稳固,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得到的基本公共服务还不够充分,因此,这部分群体还有一个如何从人口意义上的中间层,转变成经济社会意义上的中等收入群体的过程。如果转化了,他们就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

  因此,从供给侧,我们看到中国未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稳定靠的是一个创新的机制。而中国消费需求侧的一个重大的源泉和潜力来自于不断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