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
2017-02-24 10:15:00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马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既要在战略上坚持持久战,又要在战术上打好歼灭战。用辩证法指导实践,才能坚定不移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前推进。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一些人急迫地盼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使经济迅速回升,这无疑是速度情结和急躁心态的体现,也忽视了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复杂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的是我国经济多年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一项着力根本、放眼长远的深层次改革,具有长期性、艰巨性、系统性,不能用短期思维来看待。供给侧具有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三大发动机”,决定着中长期潜在增长率,这“三大发动机”的启动发力需要一个过程。人不能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不能老想着一步登天。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不会一蹴而就、立竿见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破茧成蝶都有伤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短期内经济增长难免遇到一些波动,还会以短期阵痛的形式作为必要的改革成本,要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增强大家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改革有阵痛,不改革就是长痛,不能因为改革有阵痛就浅尝辄止。我们在改革中可以尽量控制阵痛,使之能够为经济社会所承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种“中医疗法”,见效慢但药效好,要通过调和阴阳,增强身体免疫机能,凭借自身力量克服病痛,消除病根。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化解当前突出矛盾入手,从构建长效体制机制、重塑中长期经济增长动力着眼。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搞好顶层设计,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久久为功。战术上要抓落实干实事,注重实效,步步为营,一仗接着一仗打。

  从短期看,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以这五大任务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开了个好头,但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头。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结构调整的时候,我们砸过纱锭、炸过烂尾楼,这一次调整也肯定要有代价,不调整就没有办法释放产能,就不会有下一轮的增长。“三去一降一补”是一个系统设计,每项任务都很吃重,各项任务之间有关联互补作用,都要统筹兼顾,动态优化,积极推进,握成一个拳头打出去。在去杠杆进程中不能采取简单大水漫灌的方式,在去库存进程中不能利用加杠杆的方式来促进城市居民消化房地产库存,在去产能进程中不能简单采取行政性平均分派的方式,在降成本进程中不能简单挂账而无制度性的改革。

  从长期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有顺序,必须遵循改革的科学逻辑。改革的顺序一方面在于明确主次,明确改革的主攻方向和主要改革的实施者;另一方面在于明确先后,要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控风险”同“促改革”之间的辩证关系弄清楚,要把先行改革同后进改革之间的逻辑搞清楚。切实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机制优化上做好文章、下足功夫。在做好有效要素供给和有效产品供给的基础上,还要增加有效制度供给,充分释放制度供给潜力,激发市场活力,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体制机制支撑,这是最为重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要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加强激励、鼓励创新,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潜在增长率。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吴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