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筑牢三道防线管好“身边人”
2017-06-12 15:00:00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张忠华 刘飞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贪腐现象越来越引起党内的高度重视和警觉。要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这个基础环节入手,切实教育、管理和监督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从源头上遏制这种贪腐现象,牢牢筑就管好“身边人”的防线。

  正人必先正己,严以律己作表率。马克思明确指出,共产党员“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公仆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廉洁政治观的核心理念,严以律己不搞特权是公职人员的最起码要求。这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毛泽东一贯很重感情,但他定下了著名的“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解放后,面对杨开慧之兄等湖南老家的亲戚朋友提出要到北京工作的请求,他都一概拒绝。周恩来的“十条家规”,陈毅与家人“约法三章”,也一直传为美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打铁还需自身硬”,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领导干部要管好“身边人”,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各级领导干部不管身居高位还是大权在握,都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为民宗旨,增强公仆意识,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权力观,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不搞特权、秉公用权,廉洁自律、依法执政,珍惜个人前途和家庭幸福,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树立榜样、作好表率,引领良好社会风气。

  严管就是厚爱,积极培育良好家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女最好的老师,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风建设。其实,领导干部的家风也连着党风政风,家风正,则民风淳、政风清、党风端,培育良好家风是党员干部固本培元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以德治党不可或缺的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开始重视“枕边风”“耳边风”廉洁教育,把反腐之力延伸到官员的“后院”,党风家风一起抓,不断深化反腐败斗争成果。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也以党内纪律和规矩的形式,首次将“齐家”明确为规范领导干部行为的约束性条款,家风建设逐渐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也是避免被四处“围猎”的防火墙。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严管就是厚爱,治病是为救人。广大领导干部要从严“齐家”,立好家规、树好家风,严格教育和约束配偶、子女、亲友、秘书等“身边人”,要遵纪守法,不搞特殊化、不收他人财物、不干预经济活动、不插手人事安排,切断“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的一切通道,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对违法乱纪行为严肃处理,做到防微杜渐,决不养痈遗患,避免悲剧一次又一次上演,这才是对“身边人”真正的爱护。

  扎紧制度笼子,全方位进行监督。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风廉政建设也必须依靠制度固根本、管长远。作为保障机制,民主和法治是廉政制度建设的“两个轮子”。一方面,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公务员应“把自己的所言所行一律公布出来,把自己的一切缺点都让公众知道”,使自己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推进民主化进程;另一方面,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作为人们权利的“保护伞”,是民主成果得以固定化、法律化、制度化的最终保障。我们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也必须牢固树立民主意识和法治思维,坚持依法治国、依规治党,扎紧制度的笼子,实现全方位监督,使铁规生威、制度发力。党的十八大以来,遵规守纪的观念深入人心,党的制度建设步伐加快,《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党内监督条例》《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等一批新制度形成“天罗地网”,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建立了定期巡查机制,外部监督渠道不断拓宽,信访举报制度进一步完善,巡视“利剑”高举不放,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对领导干部及“身边人”的监督也从公务活动延伸至“八小时以外”乃至“生活圈”“朋友圈”,有效填补了以往管理的“死角”和“真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迈出重要一步。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