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孙吴灭亡, 给南京留下两份遗产
2017-11-24 09:16: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叶兆言

  南京历史上的第一任皇帝孙权,埋葬在紫金山上,一千多年后,一个叫朱元璋的人也在南京当了皇帝,手下在城东为他修建陵墓,位置就在孙权墓附近。有大臣建议,将孙权的墓迁移走,朱元璋倒也很豪爽,说了一句:

  孙权好歹也是条好汉,就让他在这替我看门吧。

  朱元璋的天下,几乎是依葫芦画瓢,完全照搬了孙权大帝才得到。没当皇帝之前,朱元璋也是先称吴王,然后一会小心翼翼,一会大刀阔斧,终于一步步获得天下。他学习孙权,却比孙权幸运,成绩也更大,东吴只是空做了一统天下的美梦,大明王朝则进了一大步,如愿以偿地北伐成功。

  与孙权一样,朱元璋也是活了七十一岁,也是在生前就死了太子,也是因为孙子没出息,导致南京失去了首都位置。朱元璋孙子的皇位,被叔叔朱棣夺走了,孙权的孙子孙皓干脆亡国,成为南京历史上第一位亡国皇帝。

  对于南京人来说,结局都有些相似,都是首都不再,首善之都的旖旎风光戛然而止。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孙皓去洛阳当了归命侯。南京城的历史因为孙吴大帝开始,孙吴的王朝一旦不复存在,南京也就立刻成为一个废都。

  公元280年,孙权离世的二十八年后,晋国大军兵临城下。这时候,三国到了真正的尾声。魏国的天下,经过和平演变,已到了司马氏手里。因此从形式上看,三国中最先死亡的是蜀汉,从内容上看,最先灭亡的是曹魏,因为魏国的江山,事实上早在司马氏掌握之中。

  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儿子,他和曹丕一样,等老爹一死,干脆也不再玩什么虚的,直接让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立国号晋,建都洛阳,成了晋武帝。蜀汉没了,曹魏也没了,东吴的末日自然也应该到了。

  《三国演义》写道:“唐人有诗叹曰:‘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旗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于是东吴四州,四十三郡,三百一十三县,户口五十二万三千,官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老幼二百三十万,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余艘,后官五千余人,皆归大晋。”

  总之一句话,孙皓降了,东吴完了。写到归降的场景,《建康实录》中一段文字更简洁更精彩:

  后主以草缚,衔璧舁榇,见濬于军门。

  用草绳将自己捆住,嘴上衔着象征国家权力的大印,扶着棺材,多么有趣和戏剧的画面。这样的画面,不要说是让南京人亲眼看见,就是在想象中回忆一下,也是情何以堪。从此说什么虎踞龙盘,说什么金陵王气,自从这位孙后主孙皓举手投降,跪在王濬脚下,石头城前上演过这样一幕戏,再吹牛都有些惭愧。

  孙皓被带离南京,带到洛阳的皇宫,登殿磕头,晋谒武帝司马炎,司马炎宽宏大量地赐坐,笑着说:

  “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

  孙皓听了,竟然还敢这么回了一句:

  “臣于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

  翻译成大白话,晋武帝的意思是,“我这里早就给你留着位子”,孙皓的回答很突兀,意思是“我在南京本来也为你准备好了”。

  《三国演义》和《建康实录》上都记载了这段对话,前一本书写于明朝,后一本写于唐朝,成书更早的《三国志》上并没有这段对话,由此可见,这段对话很可能是后人加工伪造,更可能是南京人自己编的故事,而且还参照了刘阿斗的“乐不思蜀”。

  同样是亡国皇帝,东吴的孙皓与蜀汉的刘阿斗,完全不一样。在征服者眼里,蜀人“无携贰之心”,在孙皓身上,却还顽强地保持着吴人的野性,自己明明已经是阶下囚,嘴上还不太肯饶人。孙皓被武帝封为“归命侯”,有一天,武帝与手下大臣王济下棋,孙皓在侧,王济一边大大咧咧地下棋,一边心不在焉地问孙皓:

  “我听说你当年惩罚手下,曾经将人的脸皮剥去,这到底是怎么弄的?”

  孙皓听了,心里自是不爽,见王济此时双腿在棋盘下伸得很直,竟然戳在武帝面前,十分无礼,便冷冷地来了一句:

  “人臣无礼于其君者,则剥之!”

  王济听了直冒冷汗,赶紧将自己的脚缩回来。这个故事也充分说明了孙皓的桀骜不驯。

  事实上,刘阿斗足足当了四十年的皇帝,他并不是一个傻子,更不是个傻孩子,诸葛亮的辅佐也不过十一年,要知道蜀汉真正称帝,前后一共也就四十二年,阿斗好歹也坚持了四十年。孙皓当过十六年皇帝,是孙权死后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他在位期间,与曹魏打过无数次恶仗,一度还曾迁都武昌,甚至亲率大军出征。

  成王败寇,亡国了,孙皓没有像后来的明朝崇祯皇帝那样,推卸自己责任,说什么“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孙皓在给舅何植的信中是这样讲亡国的:不是没有粮草,不是城墙不够坚固,兵之厌战,民心涣散,孤之罪也,孤所招也。不怨人,也不怨天,只怪罪自己,只是一味自责,不停地认错,这是何等胸襟,这是多么不容易。

  还是那句老话,江南人柔弱,应该是东晋南渡以后的事。在此之前,吴人本来是很强悍的,一片降幡出石头,孙吴的灭亡,给南京这个城市留下了两份哭笑不得的遗产,一是吴人不服输,明明被人家打败了,嘴还要硬,俗话说,鸭子死了嘴壳子硬。一是从此必须面对胜利者无尽的傲慢,我天生就应该是王者,所谓王纲失道,群英并起,龙战虎争,终归真主,得中原者得天下,不服也得服。

  历史可以传承,文化就是历史。今天南京人性格中,常常会有不服输、不服输也得服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