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让“大运河之都”焕发迷人光彩
2021-05-11 09:44:00  来源:新华日报

□ 贺云翱

江苏的大运河文化最丰富,江苏的大运河城市最值得流连。其中自然包括清江浦在内的千百年来大运河滋养的“运河之都”淮安。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在如今也是文化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工程项目之一。清江浦区要抓住这一文化优势和发展机遇,增强文化自信、发掘文化价值,展现大运河文化带独特魅力。

文化强国:大运河文化带的当代使命与机遇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从“中国梦”“不忘初心”到“文化自信”“文化繁荣”,无一不体现出习总书记对于文化强国战略的坚定决心。

“文化建设”是我国“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布局的核心任务之一。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推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可见中央对于江苏文化强省建设的极高期待。

21世纪以来,文化战略成为世界性话题,大运河的身份也发生了里程碑式的转化,即从一般性运输河道转变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经历了从经济河到文化河的转变。2014年6月23日,中国大运河成功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位于大运河清江浦段的大运河河道(里运河)及“清江大闸”等成为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员。

“大运河文化带”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导的第一个以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项目,无论对于国家还是江苏地区而言都是文化建设的宝贵机遇。2019年3月26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2019年7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进一步对大运河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做出总体布局。包括江苏在内的大运河沿线各地与“规划纲要”及“建设方案”进行对接,制定充分体现区位特点优势的高质量实施规划。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再次强调: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

千年传承:大运河的历史价值与未来生机

大运河是中国的政治河、经济河、文化河。在古代,大运河的第一功能是服务于国家政治,包括军事力量调度功能、供应首都中央物资所需的漕运功能等,对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不同区域整合、沟通和互动,不同民族的交往与凝聚等都有着重要作用。唐朝中期之后,大运河更是成为支撑首都和中央运转的生命线。

发挥政治功能的同时,大运河亦是封建时期的经济河,包括国家经济和民间经济,如大运河及其联通的自然河道沿线和沿海区域资源的开发与流通,粮、盐、渔、茶、布、建筑材料、陶瓷器、娱乐业、服务业等都在运河沿线进行交流贸易,使得多种新经济业态得以成长,大批的城市、城镇得以成长,农业、手工业得到开发,税收得到保障。

文化河功能指向的是大运河沿线的各种文化遗产和文化成就的诞生,包括城市与集镇文化、建筑艺术、手工艺、教育(如书院)、文学、学术、戏曲、书画艺术、宗教、文化人才、图书、中医药等。大运河沿线交通的便利、信息的交流、经济的繁荣、文化的碰撞等都带动了大运河沿线文化趋向发达,使之形成中国文化的富集区。而不同于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在航运功能逐渐退去之后,大运河依旧保持着自己强盛的文化生命力。

大运河使得中国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海上丝路和陆上丝路、天然运道和人工运道、经济基础和文化创造相互沟通、融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文明奇迹。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使得大运河沿线巨大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线状文化空间的联动分享价值、文旅融合及新型服务业的协同创造价值等都将得到充分发挥。大运河线状文化生命体的深厚博大,其文化资源蕴含的巨大文化能量,可以应时代之需得以释放,大运河文化的复兴与中华民族复兴形成内洽、共生、互动的关系。这其中隐藏着深刻的文化运动机理和文明运动规律。

兴城建镇:大运河为江苏留下的财富与文化

大运河的价值对江苏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大运河促使江苏大运河沿线兴起众多城镇。不仅干流流经江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8个城市的中心市区,重要支线又连接了南京、泰州、南通、盐城、连云港各市,还流经包括邳州、泗阳、睢宁、宝应、高邮、仪征、丹阳、吴江、太仓等县级运河古城,大运河构成的网络体系生动展现了“水韵江苏”的无限魅力,沿线城市在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特色、展现城市创造等方面,都可以发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作用。大运河沿线的河下、东关街、西津渡、新河街、清明桥、青果巷、盘门、夫子庙等历史文化街区,在运河沿线的大走廊空间内,每一个特色文化空间都是运河多元文化的重要构成与载体。

大运河对江苏经济、文化发展都发挥过重要作用,包括运河经济带、运河文化带、人才往来、物流事业、文化艺术、教育、思想流派、中外交流等等。

大运河起源自江苏,在国家力量的介入下,通过不同方向与全国运河水道相联通,把江苏运河放大为中国大运河,使得北方政治中心与南方经济中心相连通,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相连通,放大了江苏特色和江苏效应,拓展了江苏文化创新的来源,丰富了江苏的文化成就,提升了江苏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形成了开放包容的江苏文化特色。

除了苏州与扬州,淮安也是江苏重要的大运河城市之一。淮安因依托大运河而兴起,从隋唐时代开始,成为大运河城市带上的重要成员。秦汉以后直至清代,政府确立了以内河为主的漕粮运输制度,明清时期还设立统管全国漕运的理漕长官,总漕官驻节淮安,其漕政涉及到湖广、江西、浙江、江南甚至山东、河南诸省,同时也是保障首都北京经济安全的枢纽性城市,城市地位之重由此可见。

明清两代,淮安及清江浦因依托大运河而有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的驻节,使淮安城“俨如省会”,从“末口”到“清口”,有十多个城镇,傍运河“夹岸数十里,街市栉比”,淮安城内外,“烟火数十万家”,淮安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运河沿线“四大都市”。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称,留下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

坐拥如此傲人的人文资源,淮安及清江浦有理由保持充分的文化自信,抓住历史文化优势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相关项目机遇,努力打好“大运河之都”的城市文化名片。

文化瑰宝:清江浦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建议

清江浦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与大运河文化带发展紧密结合,要切合大运河文化带及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基本要求。

清江浦区要高度重视、科学规划、精心建设好大运河文化项目,使之成为对历史负责、造福后代、精准落实中央要求、有显著带动力的大运河文化经典工程、民心幸福工程、高质量发展工程、旅游经济工程与生态文明工程。

第一,将淮安及清江浦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纳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体系,使之成为一体联动的大运河文化旅游融合项目和文化发展项目。让大运河文化带及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城乡全域旅游、特色城镇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的重要抓手,使之协同高质量发展。

第二,要发掘清江浦大运河文化与其他城市大运河文化的关联性,加强运河考古,讲好运河故事,放大资源优势,扩大文化影响。让清江浦老城区成为城乡人民向往的美丽家园、文化根脉,带动和促进清江浦主城区成为全国闻名的高质量全域性“大运河文化旅游城”。

第三,大运河文化建设要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和人力、智力等优质资源进入。让每一个具体建设项目都具备高质量、高品位、高价值、可持续。建立党委政府主导、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市场互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大运河文化带及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目标的圆满实现。

就近期而言,淮安及清江浦要加强专业考古和研究,包括挖掘文化内涵、保护整体风貌、积极修缮文物、活化历史河道、做好项目规划、促进文旅融合等。同时,要升级基础设施、改良美化运河环境,完善服务业体系、提高服务质量。要让人民群众从大运河文化发展中得到福利,为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帮助开发传统工艺业和特色产品、恢复老字号老行当。

我们相信,在国家和江苏省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在清江浦区委区政府强有力的主导下,在科学的研究和规划指导下,在社会资金和各界的投入建设下,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下,在合适的商业模式运作下,通过扎实的持续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清江浦区这块中国大运河创造出来的“文化瑰宝”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程中一定会焕发新时代迷人的光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也一定会为清江浦区高质量发展作出独特贡献!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