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2021-05-11 11:30: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程德文

法治文化建设直指公民法律权威的信念养成、民族法治精神的价值形塑、社会良善有序状态的行为自觉,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战略性、基础性重要价值和重大作用。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和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主流思想和社会价值认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中蕴含深刻的价值观意义——以法治保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既是法治文化的落脚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的价值追求与重要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为实现法治国家建设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基础。法治是法律制度及其有效运行的有机统一,法治中国建设不仅是一套严密的法律体系和完善的法治体系等,它还与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社会心态和行为方式,即法治文化紧密相关联。由此可见,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设的实践内容和基本要素,是法治赖以生存发展完善的文化土壤和思想基础。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也必然需要依据反映客观规律、体现人民意志、解决实际问题的导向来实实在在地制定和完善法律,把良法善治的要求贯彻到依法治国实践的全方面,保障并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深化全民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任务。一方面,建设法治文化是弘扬法治精神的桥梁。法治文化关注的是法治原则和法治精神的实现,其本质特征是人们对法治的崇尚和信守。只有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才能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法治精神,最终转化成人民群众所信仰的法治理念、法治心理和法治习惯。另一方面,法治文化建设为法治宣传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法治文化的核心就是对法治的内心确认、崇尚和信仰, 这种崇尚和内心的确信是一种法治心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和法治行为的表征, 更是一种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把全民法治宣传教育的战略目标和根本方向定位于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传播和灌输行为,有利于从根本上促使法治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践行服务为民思想的重要渠道。法治文化建设是人民群众参与法治、践行法治、感受法治、评判法治、受惠法治的重要载体和渠道,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主体。在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实现法治惠民、实事利民,凸显法治文化的大众性、娱乐性和广泛性,使抽象、枯燥的法律规则、法律概念真正转化为公民的行为准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最好的体现。在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重点围绕全社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法律法治问题,针对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村(居)民等不同群体的不同法律需求,充分发现和利用各地各部门的宣传教育资源,积极构建贴近百姓生活、注重传播实效的法治文化建设载体和法治文化阵地,逐步完善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体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活动,着力打造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有机统一、深受群众喜爱的法治文化精品力作等,是不断增强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吸引力和支撑力,实现法治文化建设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良性互动的重要途径,也是使法治文化和法治建设的成果真正惠及广大群众的有效之法。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