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以“党建+人才”推进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03-20 10:29: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潘运军

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必须重视高校党建和事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指出,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把高校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条例》第四条进一步明确高校党的建设要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深度融合。

高校党组织贯彻落实《条例》精神,推动高校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不仅需要知道“为什么融”“融什么”,还需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进一步思考“如何融”。人才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成效的关键变量,高校要重视人才,依靠人才,做好人才工作,要以人才工作为支点,积极实施“党建+人才”,有效促进高校党建工作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

人才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重要内容。我们党历来重视人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高校党委必须坚持人才强校,将全面坚持和加强党管人才工作作为重要原则,创新高校党委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进人才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更好地促进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

高校事业发展依靠人才。人才是高校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伴随着全球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人才竞争在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的发展建设过程中显得尤为激烈。一流大学需要有一流学科作支撑,而一流学科,归根到底要由一流人才作支撑。所以,作为人才引进、培养的高地,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在高校事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要求高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聚集世界优秀人才。

实施“党建+人才”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高校是人才资源、科技创新的交汇点,做好人才工作,发挥人才作用是高校各级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政治自觉。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将党建工作聚焦于人才、与人才工作融合,以“党建+人才”为战略引领,强化政治建设、思想建设、队伍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等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党组织对人才的政治感召力、思想凝聚力、团结服务人才的组织力、亲和力、竞争力,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积极投身学校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校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融双高”。

一是在政治建设中注重提升对人才的引领力。坚持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构建高校党员、干部“统筹抓、一体建、分类评”的政治建设机制,全面提升校院二级党委的政治领导力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完善党管人才体制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高标准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加强对海内外人才宣传、推介、引进、服务,对海内外人才要形成较强的政治和事业感召力。二是在思想建设中注重提升对人才的凝聚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形成各有分工、相互配合的思想政治工作合力;实施高品位文化引领计划,促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业务能力建设和解决实际问题相融合,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育德育人能力。加强对高层次青年人才培养,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三是在组织建设中注重提升对人才的团结服务力。发挥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对党员进行经常性的教育管理的作用,健全教师党支部书记“头雁效应”机制,建强教师党支部组织、宣传、凝聚和服务人才的基础。教师党支部在项目申报、教学能力提升、职称评审等方面全方位做好教师指导、服务工作,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帮助。四是在文化建设中注重提升对人才的亲和力。强化廉政文化、师德师风建设,促进学校各级党组织以及广大教师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学院党委和广大教师建立亲清的良好政治生态;实施“千人访谈”常态化机制,以“四不两直”形式解决教师实际问题,提升党组织对人才的亲和力、公信力。五是在制度建设和载体搭建中注重提升人才作用发挥力。完善学校、学院党委联系人才制度,积极营造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以绩效、贡献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和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塑造人才发挥作用的正确导向。发挥青年教师协会、党外人才工作室等教师组织作用,多层次服务教师成才和发挥作用。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载体建设,激发广大教师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本文系南京工业大学2024年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模式研究”〈SZ20240102〉阶段性成果)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