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以教育家精神为魂 筑乡村教育之基
2025-03-20 10:12: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陈 艳

乡村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实现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建设一支扎根乡村、深度融入乡村、甘于在乡村建功立业的教师队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作为一所以师范教育为特色的省属本科高校,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数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学校长期以来始终深耕基础教育、扎根基层一线,将教育家精神深度融入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全过程,为江苏乡村地区输送了一批批怀揣崇高教育理想、具备扎实专业素养和高尚师德的优秀教师。

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明确培养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指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这一高度概括不仅映射出教育家群体的崇高风范,也深刻体现了教师群体的精神品质,蕴含着他们对教育事业的赤诚热爱与忠诚坚守,对学生成长的悉心关怀,以及对教育创新的不懈探索。

学校深入学习教育家精神内涵,发现其核心与乡村定向师范生的培养目标高度契合:理想信念层面,体现为扎根乡村的使命感以及教育报国的责任感,激励定向生投身乡村教育事业,以教育之力推动乡村发展;育人智慧层面,要求定向生具备适应乡村教育环境的多学科教学能力与创新能力,满足乡村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躬耕态度层面,强调在艰苦条件下坚守教育初心的定力,确保定向生能够在乡村教育的岗位上持之以恒,默默奉献;仁爱之心层面,体现在定向生对乡村学生成长需求的深刻理解与情感投入,用爱与关怀陪伴乡村学生成长。

基于乡村教育的实际需求,学校确立了乡村定向师范生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技能,更要培育教育情怀、社会责任感,以及扎根乡村、奉献教育的坚定信念。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为乡村教育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助力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振兴。

彰显教育家精神内涵,优化课程体系

教育家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理念与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对教育工作者卓越师德与教育智慧的精神升华。学校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为乡村定向师范生定制了集综合性、专业性、实践性于一身,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教师教育、综合实践”四大平台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在通识教育平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等思政课程中,深入挖掘教育家精神内涵,弘扬教育家们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强化乡村情感与教育情怀的培育,厚植人才培养的“乡味”底蕴。在教师教育平台的“教育学基础”“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中,融入教育家精神的实践指导,引导乡村定向师范生在学习教学方法的同时,体会教育家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对学生的关怀。在专业教育平台的课程中融入乡村元素,将专业理论与乡村教育实践紧密相连,结合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与地方基础条件及实际需求,致力于实现专业课程实践的“乡土化”,彰显地域特色。

学校以省教育厅乡村定向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为指引,紧密结合不同专业的特色,对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的课程进行深度细化,体现“乡村特色”。各专业围绕乡村教育需求因材施教,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体现江苏省情、反映乡村特色的课程,如为音乐学乡村定向师范生量身打造“江苏地方传统音乐概论”“江苏地方戏曲鉴赏”等课程,巧妙融入乡村实践案例,增强乡村定向师范生对乡村教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方案还高度重视实践育人环节,利用假期开展乡村儿童关爱教育实践活动已成为乡村定向师范生的必修实践教学内容。学校与省内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乡村学校携手搭建了109所“乡村教育工作站”,共同开展“课程共建、课堂延伸”等系列教研活动。经过持续建设,工作站已成为乡村定向师范生实践的“锻炼场”、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的“加油站”,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支持作用。

传递教育家精神火炬,锻造师资队伍

教育家精神是对历代教育工作者在长期育人实践中所形成的育人理念、教学方法的系统总结,也是对其精神风范与价值追求的凝练和升华,彰显出鲜明的道德感召力、人格影响力和价值引领力。教育家精神的传承,需要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引导师范生成长为有情怀、有水平、有温度的好老师、大先生,以自身行为示范做好乡村定向师范生的引路人。

学校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开展师资队伍建设,锚定“人才强校”目标,聚焦人才“一号工程”战略,发布“梧桐计划”,大力引进和培育人才,着力开创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学校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队伍培养,构建了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育家精神研修机制,引导师范生与教师理解并践行教育家精神。挂设学校的江苏省师干训中心以立足乡村、按需建站、分类施训、培育骨干的模式全面推进“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为江苏各地培育一批乡村骨干教师,推动乡村教师素质整体提升。

营造教育家精神氛围,丰富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滋养学生心灵的土壤,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能够有效促进师范生对教育家精神的高度认同与积极践行。

学校以获批江苏省教育家精神研究分中心为契机,大力开展教育家精神研究,积极营造富含教育家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举办教育家精神主题演讲比赛、征文等活动,激励学生深入思考教育家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在校内设立陶行知、孔子雕像,兴建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主题展馆,通过介绍知名教育家的事迹、解读教育家精神的内涵以及展示学校与教育家精神的传承脉络,使更多乡村定向师范生能够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将教育家精神真正内化为自身的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以教育家精神为内核,将乡村定向师范生定位为“乡村教育的建设者、乡村学生的守护者、乡土文化的传播者”。在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将教育家精神全方位融入各个环节,探索出一条“精神铸魂、能力筑基、实践扎根”的师范生培养路径。未来,学校将坚守教育初心,持续进行探索创新,致力培养具备教育家精神的乡村教师,为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发展委员会办公室)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