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充分发挥红色音乐文化培根铸魂功能
2024-11-21 09:39: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陈 俊

红色音乐文化不仅是音乐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传承红色基因、展现社会风貌的重要载体。红色音乐文化详细记录了党团结带领中华各族儿女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不断积累凝聚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支撑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应重视红色音乐文化在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等方面的功能,推动红色文化育人工作做深做细。

落实好顶层规划,强内容根基

充分发挥红色音乐文化的培根铸魂功能,需要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红色音乐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开发,将其合理融入音乐教材中。加快构建红色文化资源体系和管理体系,充实教育内容,是充分发挥红色音乐文化培根铸魂功能的前提。

党委领导班子应自觉提升价值认知,主动担负起红色文化教育职责和重担,打造党委领导、各部门协同的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工作格局。同时,发挥高校独有的人力优势和科研优势,成立专门的红色音乐文化资源工作机构,负责对全国性、地方性的红色音乐文化资源进行系统调研、普查、编纂、收集、研究;加强对红色音乐文化资源独特内涵、作品形式、艺术特点、精神价值等的系统挖掘和合理阐释,建立完善的红色音乐文化宝库。结合教学需求和资源类型等进行资源归类、分类保存,将其系统归入红色音乐文化资源数据库中,为后期音乐教学工作提供内容支撑。构建常态化内容建设和资源保护利用机制,为红色音乐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提供资金保障、队伍保障。

守好教学主渠道,筑信仰根基

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要守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和主阵地。推动红色音乐文化合理融入红色文化教育,将蕴含红色记忆、红色精神的曲调、旋律、歌词、律动(动作)等融入音乐课堂,做好文化育人工作。

创新课堂教学理念。教师应主动转变教育角色,从教育供给者转向教育服务者。在尊重学生主体内容需求、价值期待与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教育供给,避免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和理论填鸭。同时,将红色音乐文化教育融入音乐课程设计中,适当增加红色音乐在音乐课程教学中的比重和课程时长,开设红色音乐文化相关的必修课、选修课和特色校本课程等,将课程思政有效融进音乐教学中。挑选有代表性的红色音乐作品融入课程设计中,打造音乐教育品牌,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绣红旗》《长征组歌》等脍炙人口的红色音乐作品。

创新课堂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室开展沉浸式、仿真式、体验性教学,引导学生在“具身”参与中切实感受红色音乐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借助多媒体教学载体,引入红色音乐文化相关的影像资料、原声音乐资料等;借助慕课、雨课堂等平台,以时代化、情境化、故事化的方式呈现红色音乐文化相关素材,展现红色音乐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推动红色音乐文化在青年学生群体中的传承和创新。

搭好实践教学平台,促知行合一

高校应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统一的原则,在知识传递与价值引导中,帮助学生掌握红色音乐作品本身的乐理知识。同时,聚焦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以更广阔、深层次的认知力和领悟力理解红色音乐文化的教育深意。

加强校地协同和产教融合。高校应与地方文化机构、教育基地等共建红色音乐文化教育基地和联合培养基地。定期组织开展红色音乐文化节、红色音乐合唱比赛、歌舞比赛、红色音乐党课、话剧表演、红色音乐故事宣讲等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感受红色音乐文化独有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加强校际协同,搭建人才共育平台。同类高校间可进行资源重组,开展跨校间联合授课、联合展览、联合演出、作品鉴赏、红色传唱等共享教学实践活动,搭建有讲、有演、有唱的实践教学平台。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红色音乐文化相关的知识普及、文化宣讲、艺术表演等支援支教、志愿服务活动中;鼓励学生利用个人闲暇时间,参与红色音乐相关的调研走访、实践研学等活动,在深入了解红色音乐文化的同时,提升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传播正能量

高校要自觉承担起红色文化传播重任,重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落实美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观念养成和行为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红色音乐文化传承新实践。依托校园广播、报刊亭、学校官网、宣传栏、公告栏等渠道,开展与红色音乐文化相关的科研动态、学术动态、教学成果、理论知识、政策方针、案例素材等的推广和宣传,引导学生深化对红色音乐文化的认知和了解。依托“两微一端一抖”等平台,开设官方账号,进行红色音乐文化相关的歌曲推送、知识普及和动态宣传。依托重大节日契机和活动契机,组织专场红色音乐合唱比赛、专题知识讲座、文艺演出等活动,推动红色音乐文化进校园,切实提升高校美育教育水平和质量。

成立红色音乐社团、学生组织、音乐协会。发挥各类吉他社、音乐社、合唱社、舞蹈社等社团以及音乐学院的带头作用,推动校内形成良好的传唱氛围。打造红色音乐艺术长廊,在学校图书馆、校史馆、展览馆等增设红色音乐相关的实物、影像资料等,让爱国主义、红色基因根植于学生内心。

(作者为蚌埠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本文系蚌埠学院课题“淮上新四军红色音乐研究”研究成果,编号:2023DJ05)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